但如果他们考不上,就要把她资助过他们的钱双倍还给她。
有压力才有动力。
路云帮助他们也权当是感谢他们这些年陪伴目标人物成长。
好吧,她没有这么善良。
她之所以帮他们,是因为她触发到了支线任务――三个弟子达到一番成就。
具体是怎样的成就,也没有明显规定,路云便自己给他们定一个目标。
而她定下十年期限也是有原因的。
人生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出路。十年后,他们也二十几了。这时候还没有成就,那么就说明不是考科举的料,早点回家帮父母分担生活压力是正经。
换句话说,十年后,支线任务没有完成,路云也不想浪费时间在他们身上了。
还双倍?徐家、林家犹豫了,十年的学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似父母那般犹豫,徐智与林长生很快做好了决定,他们要去学堂读书!
路云看到他们眼里的光,这是一种积极热情的表现,就是不知他们能坚持多久了。
李家这边,因为李凝之是姑娘家,他们倒是不想浪费钱送人去学堂。
其实是因为李大婶前年生了个儿子,李家重心就放在了小儿子身上。
李凝之也有些黯然,当初因为她是父母第一个生的孩子,父母就疼她些,甚至送她到路先生那里读书。
但父母真正喜爱的是儿子,弟弟出生后,父母的目光就很少落到她身上。
她自然是想去学堂的,学堂这些年也有收女弟子,不过她知道父母是不会同意的。
前两天,她便听父母说,过几年就可以张罗她的婚事了。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先生的影响,她总觉得女子不应只有娶妻生子这条路。
她也想和先生一样,当个女夫子或是做其他事。
因此,当路先生问她想不想去学堂时,她没有去管父母不赞成的眼神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想。
路云看到了李凝之的决心,对待女孩子,她总是要心疼些的。
她承诺李凝之的学费她会负责,李家这才同意了。
这几年女子也兴读书了,虽不能参加科考,但有学识的女子身价自然会高些。
也就是说,女儿读的书越多,将来越容易找夫家。
既然不用花他们的钱,李家当然愿意送女儿去读书了。
于是,小齐、徐智、林长生,李凝之四个孩子便到城里的学堂读书了。
小齐要上学堂,自然要有姓。
小齐当初被扔在山里时,才一岁不到,名字要三岁才入族谱。
因此,人们只知道越小少爷的乳名,而不知他叫什么。
黎城姓越的人家那么多,这么些年小齐模样又有了那么大的变化,越府的仇人想必也认不出他就是当初那个越小少爷。
而且,在他们眼里,估计越小少爷早就死了,更不会怀疑小齐的身份了。
就算认出了也没事,小齐跟在路云身边学了那么多年的武功,几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对付得了他,自保肯定没问题。
那些人有动作,正好,把他们一一揪出来。
从此,小齐以后便叫越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