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婶本来忙着上菜,但听到这个消息,她不禁愣住了。听这客人的意思,那俩人分明就是阿婉和陶昕呀。她想要张嘴问问客人,有没有他俩更多的消息,却见自家夫君摆了摆手。虽然不解其意,但她还是很信任他,所以她咬咬牙又把话咽回肚子。
“切,别传的神乎其神喽!不过两个有点闲钱的毛孩子,就算他们真的存在,他们又能救几户人家?不过杯水车薪罢了!”一客人看不惯前边两人话语里的崇拜和赞扬,冷不丁给他们泼了一头冷水。
大婶的心里一阵冰凉,她终于知道夫君为什么不叫她多话了。这店里的客人,也并不是人人善良的。倘若他们怀揣恶意,自己再贸然打探,只会害了阿婉和陶昕。
她正心里难过着,突然街上又出现一官差,也拿着锣敲着,昭告着齐王登基后的第一道旨意:罪臣易牙,媚上欺下,为祸齐国;恣意妄为,滥征苛赋;勾结权臣,阴谋作乱;即日处斩,以儆效尤。
“什么意思?那就意味着幡旗不用再悬挂了?!毕竟这事儿就是易牙一手推进的!”方才还不敢直呼易牙名字的客人现在胆子大了起来,肆无忌惮、兴高采烈的和同桌客人讨论起方才还以为是痴人说梦的事来。
……
傍晚时,易牙当街处以斩刑,围观者甚众。到了天黑时候,饭馆里果然得到消息:这幡旗可以不再悬挂了。
“其实这挂与不挂于我们又有什么干系呢?左右我们钱币也已经交过了!齐王总不可能把易牙收敛的钱财再还给我们吧?”一位微醺的客人大胆妄言道。
“你呀,应该这么想:反正钱我们也花了,这些钱若能送走一位贪官,那也值当了!”另一位乐观的客人说。
……
一日之内,那么多措不及防的转折发生,而且又都发生在阿婉和陶昕消失之后。一直沉默的大叔充耳不闻不闻客人们的谈话,总觉得这些事和阿婉他们隐隐存在着某种联系。他有好多的疑问想要问他们,可是他们依旧没有出现。
就在大叔左右等不来阿婉和陶昕回来时,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了出来:齐王下诏,所有齐国百姓,凭借掌勺幡或炊火幡均可领回一百到一千刀币。
天爷!这是发生了什么?!大叔惊心不已,越发觉得这些事情匪夷所思。
几日后,从宫里传出小道消息,说是齐王在查看易牙家底时突然疯魔了,直嚷嚷着满箱财宝都是毒蛇活蝎,美人娇娘都是腐皮枯骨,就连他喜欢的菜肴都望之狂呕不止……一直折腾到天黑时分他才有所好转,然后就有了最后一道旨意……
大叔的疑惑并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解,反倒随着最初问题的酝酿越积越深。他们一家再没见过阿婉和陶昕的踪迹,但关于他们的事迹却在他们的子辈、孙辈里长久的流传。那些后代子孙,大多把那个动乱年代所发生的离奇事件当作神话故事权听一乐,但他们家中流传下来的几道菜肴却名扬天下、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