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曹性奉吕布之命襄助阎行,其实只带了三万军马,而且还是轻骑简从,这倒不是吕布吝啬,也并非是抽调不出更多人马来,须知在雒阳挟扶天子之便,十万禁军、各级宿卫、乡兵都可说是随意吕布调遣,再包括初步稳定下来的十万并州军,在吕布这边,那是绝对不会出现曹操那种招募兵马会不会激起民怨的担心,只是那个时候在贾诩等人的分析下,吕布对于阎行其实就已经有所戒备了,才有这样的保留。
反正对于吕布而言,只派这三万人对于大局毫无影响,实而言之,能不能就此除去马超吕布并不介意,对他最有利的反而是就此形成僵持之势,最好就是马阎双方水火不容,不断地摩擦积累矛盾之后一朝爆发、同归于尽,如此最后当然只有他过来坐收渔翁之利了。
当然他也知道这种设想不太现实,这世界上的利益也不是都那么容易得来的,尤其是此时在凉州阎行这一边的势力明眼人都看得出处于劣势,马家军人多势大,就算是曹性这三万人的到来,也仅仅只能说在兵员的人数上稍微趋近于马家军的六七成,稍微缓解一下阎行的艰难处境而已,如此情况下别说指望他们两败俱伤了,还得要小心处置一个不当就是引火烧身。
但即便是早就有所防备,吕布他们也还是想不到这阎行竟然如此厉害,在曹性那三万人由其调派的情况下,毫不客气地让他们出动去牵制住了马超率领那一部分主力,也不知道怎么竟然还真的做到了,或者这也和之前的事情有关系,毕竟之前马超在单独面对阎行的时候就已经遭遇了个人与大军的双重败绩,对他个人威望也是一个重大打击——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吕布他们会对阎行戒备的起因;而与此同时,这阎行也算得上是艺高人大大。在留下大部队做伪装的情况下,竟然又亲自率一小部分人绕路去偷袭马腾本部人马,最后的结果世所共睹,马腾死了。马家军从此缺了主心骨,此时的马超更是独木难支,再之后的一些事情,也就都不难预料了。
此后的凉州局势便陷入了一片扑朔迷离中,是时马家军唯一的首脑便是马超,而且还有数万可战之兵,结果最后竟然在曹性的一次追击中被冲散,全员都不知所踪了,虽然对其中的内幕有所怀疑,但贾诩还是按照既定策略。派遣了牵招去稳定凉州局势,至于阎行这时候倒是有眼色,只借口金城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安居一隅也没有丝毫想要邀功的打算,这令得本来想做些什么的贾诩。最后也只能是以大局为重,先放过了那阎行。
牵招在凉州进行得很顺利,而这个时候曹性却是已经率兵在弘农郡,也就是先帝刘辩被废之后封邑所在,驻扎在此休整。
贾诩这一手用的也是很妙,关中尤其是在京兆地区对于吕布的态度一直不明,甚至是阴奉阳违。对于段煨的空架子贾诩也有耳闻,而京兆韦氏是现在的吕布也不能够去轻动的一个地方势力,他将牵招放在关西、曹性放在关东,也等于是卡住了京畿,就算不能威逼成功,至少也能让对方感觉头疼。
除此之外。这曹性部队当然还带着监察河东之责,同样也算是夹击,只不过这一次是和北面的并州一起,那边贾诩也和坐镇的代并州牧陈宫打过招呼了。
实际上李儒等人说是居于河东一角,这并不准确。应该说是自河东以北,包括平阳郡在内一些区域,也都被他们所占,只是吕布似乎一直没有想要夺回来的意思,任由他们在这里扎根下来,当然他们也都很识趣,一般就只是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倒腾,不敢越界半步。
当时听说曹性领兵自关中回来之后没有回到雒阳,反倒是在弘农屯营,李儒等人就一阵精神紧张,担心这可能是吕布要向他们动手的前兆。
说起来他们对吕布的态度很复杂,不愿意主动招惹上去,但也不会真的怕他,如果必须要开战的话,他们也绝不会退缩或是投降,只是他们不会主动出击,这其实也是李儒见麾下那些将士自从董卓死后便士气低沉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特意定下的方针,因为本身士气就衰落了,再碰上吕布这块大山,其结果不言而喻。
他们手下这四万余人,大部分都是原西凉铁骑残余,只有华雄手下那数千人是从雒阳宿卫中带出来的人马,而不管是哪一部分人,畏缩在河东这一隅之地,且不说他们再难获得当初的地位,心理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部分是因为之前的连番战败直到董卓身死,感觉主心骨都没有了,另一部分却是因为远离故乡,被浓浓的思念之情煎熬着。
在这时候的人,地域观念可是根深蒂固的,若是在外太久,一直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话,那就算是天王老子的命令,也会激起兵愤。
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当初楚汉相争后期,楚军被困负隅顽抗,结果汉军那边响起了四面楚歌,使得楚军军心大乱、将士无心作战,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