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康并没有马上对秀忠这番话进行正面解答,他只是饶有兴趣地端详着年届37岁的儿子。
秀忠是在庆长十年(即公元1605年)继任二代将军,如今在位已有十年,虽在战事上无甚功绩,但在处理政务与权谋方面倒是一把好手。
家康当初就是慧眼相中,秀忠在温厚老实的表象下潜藏的实力,发现这个三子实际上对朝野各大势力的平衡与制肘上很有作为。
这也是他选择秀忠继任将军之位的其中一个原因。
他始终认为,一旦将心腹大患的丰臣家悉数清除,天下必将迎来安泰平稳。
今后的太平世间,比起骁勇善战的武将型统领,无疑更需要精通治理、擅于权谋、专于内政的综合型统领,而秀忠恰好正拥有这样的天分。
只是如今察觉到秀忠在处罚忠辉一事上的犹豫与分歧后,家康才意识到秀忠还不够通达、并且仍旧囿于亲情和义理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中。
因此家康决定再好生对秀忠谆谆教诲一番,将“治理天下必先得有所割舍”这道理传授给他。
“将军,若我有个万一,届时政宗借忠辉名分号令各大名起兵,你可有把握一举挫败他们?”
“孩儿不敢妄言可以轻易取胜。只是对于忠辉……毕竟本为兄弟,我多少亦有些心存不忍。”
“将军也许忘了,你并非只是我的儿子、也绝非仅止为忠辉兄长,你乃要为万民之福负责的天下人。关于这一点,还请连在睡梦里也不要忘记。”
“是,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亲政十年的秀忠,在家康面前仍保留了谦逊好学的姿态,认真聆听并细细思量着父亲的教诲。
“忠辉与政宗之间的连接纽带,乃是五郎八姬。只要这桩婚事还存在一天,忠辉就仍将是政宗女婿,政宗自然也会仗着忠辉岳父身份图谋不轨。”
“幕府只能有一个主人,而这个主人也只能姓德川。若要天下太平,首先必得先平内乱,这个道理将军不会不晓得吧?”
秀忠脸上泛起愧色,微微将头给轻垂了下来:“是,孩儿明白。”
“我们当今要果断采取的措施,就是彻底斩断政宗与忠辉之间的这份连接纽带。那便要务必让政宗明白,他再怎样处心积虑,也兴不起风浪来。”
“我更有意籍着重罚忠辉,向尹达政宗表明:幕府对任何意图扰乱秩序的行为,都一概零容忍,在这个铁律之下没有人能侥幸逃脱!”
秀忠极为慎重地陷入沉思,抬起右手、以大姆指和食指一并捏住下巴,认真回味着家康的话。
“可父亲,治理天下需要恩威并重,在权衡朝野方面亦是如此。据说政宗对五郎八姬甚为疼爱,若我们令忠辉与五郎八姬和离,又会否折了他的颜面?”
“将军是担心我们本想籍处罚忠辉以震慑政宗,却反倒因为一个不慎而激起了他的反心?”
“孩儿确有此隐忧,若我们褫夺去忠辉领地、又令他与五郎八姬和离,以尹达政宗的狂傲个性,只怕反会促使他铤而走险。”
“恩威并重之术这个考量是对的,这点将军不必担心。我刚向朝廷举荐政宗、想必不久他将会获得官号,而且也赐给他庶子秀宗足有十万石的宇和岛领地。”
家康以指尖轻轻敲打扶几,老谋深算的他,又迅速在脑海里思索并组织着适当的应对之策。
“将军在下旨时,就说忠辉德不配位、因此希望尹达家领回五郎八姬,以免误了她的人生。”
“但本着两家世代交好之愿,幕府要将德川家一名公主嫁给政宗嫡子忠宗,再续金玉良缘。”
“给了庶子十万石领地封赏,又将德川家公主嫁给嫡子,这样也算践行了将军恩威并施之意、同时也安抚了尹达政宗。”
“将军,如此处理可还合了你的心意?”
家康表面上是在征询秀忠意见,但秀忠知道,但凡他决定的事,便很少会为其它意见而改变。
何况他还将个中利弊都一应俱全地作了均衡处理,也让秀忠总算搁下心头一块大石,当然不会再有异议,便谦逊地俯首称是。
“父亲深思熟虑,孩儿甚是佩服,那便依此来下旨裁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