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倭寇要来这件事一浮出水面后,不管是官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能很快的扭成一条绳,并且最快的把各种应对策略给执行下去。
还有就是上午迎恩门京城贵人被拒出城也给绍兴当权者添上了一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火,在这种压力之下,先前准备的各种宣传和守城措施也就加倍加量的执行了下去。
否则如果换上一个小城小县的话,那人心还是不是有这么稳就很难说了,至于能不能守城成功那更是只有天知道。
沈欢和上官锐也早早的来到了他们该去的昌安门。
昌安门位于绍兴城东北昌安大街的北端,在古城九大城门中重要性排前三。
据上官鼎讲,昌安门在很久以前也叫三江门,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相距都不远,也有河流从城里流出,故修建了水门和陆门。
只是随着数代的变迁,城内的溪流干涸,水门也就随之被摒弃,变成了厚实的城墙,而外面也变成了非常广阔的平地。
对于这些,前后两世都没有来过绍兴的沈欢自然不清楚,更不会去纠结后世的昌安门是不是还曾有过水门的无聊话题,(注:其实昌安门在明清乃至于抗战时期水门一直都是有的,这点蜗牛只想写作方便而已!)他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守好这座高大的城门。
沿着城墙后面的石梯而上,昌安门段的城墙全貌呈现在了沈欢眼前。
城门洞高一丈二尺,宽九尺,城门为左右两扇宽四尺五的厚重木门,从城门外进入城中是一个大概不超过二十丈见方的瓮城。
瓮城靠近城墙的两边修有石梯可供守城士兵攀上城墙,爬上城墙便可见城门的正上方的两层高的城楼。
城墙高两丈四尺,墙底基宽两丈两尺,墙面宽一丈八尺,前后两面都是由条石垒成,中间填的是黄褐色的泥土。
只不过现在的墙面因为堆放了大量诸如檑具、石头、铁叉之类的东西而变得杂乱而拥挤。
沈欢顺着空隙来到城墙边上四下打望了一番,觉得城墙的坚实度还可以,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城墙高度还不是很高,两丈四尺的高度只需两把不长的木梯绑在一起就能搭上墙头。
不过他转念又一想也就释然了,毕竟绍兴不是边防重镇,修那么高的城墙也没有意义。
况且倭寇从海上仓促而来,肯定也不会具有正规攻城军队所拥有的那种云梯,这还是基于倭寇在有城中内应,只想打开城门的假象前提下的。
现在倭寇内应策略失败之下,在仓促之间赶制云梯很是不易,做多也就把长梯帮上再用而已。
夜逐渐黑了下来。
城门已经关闭,城墙上没有点灯,没有一丝光亮。
不过城墙上的人却不少,黑压压的一片,但大家都没有出声,而是各自站在该站的位置,偶尔有移动的脑袋在这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里显得相当的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