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太后,臣自是回武宁替大唐镇守方镇的,自入京以来,臣竭忠尽节,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朝不保夕夜不能寐,终图遭此变。而今天下之事未预,臣还是回去牵制河北为要,如此也算是计功补过了~”。
“莫要再说了,太尉自便吧”。
郑太后终还是忍不住恶心厉声喝断,如不是尚存了期谋后事的心思,她恨不能唾上一口,哪怕因此害了性命,而今她只想让这奸人快些离去,勿论如何都不愿再与陈权说上一字。
——
大明宫里的行程极是顺利,只在将出丹凤门时却遇上了不知何故也入了宫的郑汉璋,好在有郑太后为质,即便郑汉璋是恨得牙痒,也唯有无奈放行,亦步亦趋的紧紧跟着往春明门而去。
将至春明门时陈权已激动的眼泪都止不住流了下来,非但是因城门还开着,更是得见了一列武宁军的儿郎,人数虽不多,许只有两百人左右②,可这群汉子满身的血污和冲天的杀气让陈权凭添了些底气,还不待他问及这队人马出处,便又远远的听闻一声颇有些熟悉的呼喝:“大王~”。
陈权忙是扭头张望,只见有十余人正拍马赶来。
咦,好像是刘翦。
待近前一看,果然是刘翦同十余个裹着黑袍的陌生人。
“大王,我将李娘子接出来了,还有这些好汉,他们也愿随大王一并回返”。
——
“刘公为何要留在京城”?
李淑轻柔的问话将陈权陷在回忆里的思绪揪了出来,他微皱了下眉头,张了张嘴却又不知作答。
“管子曰: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其又言: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故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故曰:上苛则下不听,下不听而强以刑罚,则为人上者众谋矣。为人上而众谋之,虽欲毋危,不可得也。我曾听人说起过你假以“金刀之谶”而立事。固如谶言所指,刘氏当兴,然天下间刘氏莫不有百万,你又疑的了几人?你~,我知你仍在猜忌刘邺,可自出长安北入子午谷,山高岭险,野兽横行,又凭生了几次乱事,士卒折损甚重,余者亦疲悴难耐,能行至云州已是得天之幸,前路如何走下去还要你这位王上做计。如是那杨定希也在倒还好了,至少你麾下还有得用之人,可现在无非是刘,马二人可使,你又皆有所疑,哎,云州束马,束的又岂只一马儿呢”?
李淑的话令陈权心下大惊,惊得他几乎将怀中之人一把丢出去,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深埋的心思竟被一女子看的如此通透。
是的,他确实还在猜忌。
自出了长安,当夜所发生的一切也渐渐铺开了全貌,尽管是各有其说,但陈权怎会不知那一夜刘邺和马举的所作所为,又怎能不清楚个中的真意,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总是对同类看的要更清楚些。
于是猜疑和忌惮便自然而然的覆上了心头。
不过陈权丝毫未露声色,只深深的藏在了心底。一来是为反省过往的种种,再则逃出长安多因侥幸,虽然性命是暂且保住了,但麻烦也一直跟随着。
出逃的军士本就非一系所出,而刘翦口中所谓的好汉也只是他在京里招募的那些个无赖子,结果便是出长安不久便有人闹将起来,安抚,责杀,好不容易强领着去了子午岭,但子午岭行路极难极险,没多时便又起了兵乱,如不是尚有武宁军的儿郎听命弹压,恐怕陈权早就烂在崇山峻岭之中了。
兵乱,这是大唐解不开的症结,过往已有无数的豪杰枭雄因此沦落的家破人亡。陈权又怎能不怕?而越是如此,心底的顾忌也便越深。
“你~,我平日可有异样”?陈权紧紧的搂住李淑,左右张望了一番方贴在耳边小心问到。
“正因无异,才是有异的。依你往时之行事,可会一副全然无恙的做派?三国志.武帝纪中曾载: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魏武帝得书,焚书,一得一失尽览军心。而今你作势未得其书,然帐下皆知你实已得了,却只隐佯不闻,如此焉能不使人惧”?
“嘶~”。
陈权闻言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本以为自己不动声色便是告知众人不会计较前事,哪里能算计的如此之深,而今乍得一言点醒,除了暗道庆幸尚未惹出大乱,也自是愁眉不展,抓耳挠腮了一阵依旧未有所解,无奈只好又出言求问。
“呵,其实不难,丘希范③劝陈伯之归梁时有书云: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你便寻机立誓为信,其虑自然可解”。
李淑颇有几分得意的出谋划策,而陈权也知其中精妙,正欲再详细谋划一番时,却见刘邺踉跄的从远处呼喝奔来。
“大王,大王,马将军领军候望径要,遭逢了一队军马,未防泄露消息,除一僧人外余下尽数宰杀了~”。
“哪里的兵马?又是哪来的僧人”?陈权猛然站起了身,厉声喝问到。
“那僧人自言唤作悟真,说是自河西来,所使兵马是为护送之用,搜了凭信,多半是生退浑的部众,余下皆是天德军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