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一次冲锋失败就让济尔哈朗既恐惧护卫队的战斗力与满清人的命运,还有就是深深的悲哀。恐惧就是害怕的同质词,悲哀实际上也是不甘心的意思。
想满清从一开始当然不会觉得有夺取整个大明才造反的,而是本能地觉得大明的衰弱,自己的翼翅已丰,一心想先将同类满人整合起来。
做这个其实风险不大,如当时蒙人在草原上似归顺、似叛乱、似敌国,连大明京师也不是没有侵扰过,英宗皇帝也被也先俘虏过,最终大明也无力反击,更遑论追杀到底。
以此情形分析如果努尔哈赤在整合建州时失败多半讨个饶就能保全势力,根本不可能被抓到京师杀头的。至于凭十三付盔甲起家完全是屁话,努尔哈赤有自己的族群,随李成梁作战学会一些战术。一开始兼并同族其他族群时大明并没有多管,最多只是旁观而已。
主要是大明对这些事根本一开始没有理会,原因是或者是不重视或者是实力衰退。到开始重视时几次军事行动存在重视不足或指挥失误才让满清看到割据辽东的希望。
当然此时满清还没有鲸吞整个大明的念头,在征服朝鲜、蒙人后,加侧翼的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东江镇不再成为完整力量时才入侵大明京师。只是此时满清虽然能肆虐北直隶却还无力与大明决战,是李自成逼迫下吴三桂的投靠才填平满清最后一块短板的。
因为李自成在一片石失败不仅断送了不少主力还丧失了锐气,并使得一大批之前投降的明军、明官员复降了满清,成为来得快去得快一语的注释外,李自成的力量一下从虚胖瘦身一半,才让满清看到入主中原的希望。
此时已经快到圆梦时分了,至少满清下月会有大批人员去北京,计划明年大部分满清人会去中原接收胜利的果实。因而这时候护卫队出兵辽东完全割断了满清兵与民的联系,使得入关清军没有后备兵力,辽东之人缺少武力抗争。
这一来清军从关内全部撤军肯定是风险更大,还是乘势移走辽东满清人入关好一些。但能否成功移民还要看能否守住盛京,也就是决定因素在护卫队的战斗力不强于清军的一二倍才行。
可此时豪格的进攻失败可看出护卫队的战斗力比清军强大何止二倍,天差地别呀!如此看来就算是整个清军撤回辽东与护卫队决战也毫无胜算,也毫无意义,因为辽东肯定已被护卫队攻占最主要部分了。
眼看希望变成现实转眼变成空欢喜一场济尔哈朗再坚强也不禁一下悲哀到差点儿心如死灰程度。只是悲哀中的不甘让他强打起精神,再次观察前面地形并分析利害后决定由二千清兵分别抢占左右两侧山头,然后再三面进攻,如不能消灭挡路的护卫队也要将对方从道路中央挤走。
这个安排乃是济尔哈朗准备拼了一大半兵力也要将护送的人安全送走,至于能否将辽东满清人口移至中原,能移送多少人暂时根本不再考虑。因为他此行带着福临外还有满清诸多王爷、贝勒、旗主等高官的年青福晋、侧福晋外还有他们的不少子女。
此时盛京难保他这里的人再全被对方抓住,满清高层差不多要绝后了。滋事太大了,其中还包括代善与他自己的儿孙,只能拼命也要夺路而逃。
再说济尔哈朗还担心对方在此布置兵力,他们的骑兵也能迅速赶来。在之前他只是担心被护送人员安全才千方百计寻一个稳当办法先进草原,并不认为自己六千人比不了对方三千人的,此时他的骑兵已经减少了近四分之一,护送的人员还未到达安全区域,若护卫队骑兵再过来不说对方有没有己方二倍也是将自己陷入欲走不了、欲战无力的地步,为此他决定就算是所有的骑兵都丢下只要护送的人进草原也是胜利。
对济尔哈朗的豪举包扎好腿伤的豪格再次请战,愿意担任中路突击任务。他是个头脑简单又狂暴的人,再次败在护卫队手上让他的狂躁病大发,知道济尔哈朗计划积极求战。
于是三千骑兵被派出准备进行三路进攻,由于两边是山路所以这次行动由两侧清兵先行动。只是山坡虽不大陡,林子也不稠密骑马行走不大方便,而不骑马会耽误不少事,如驱逐走护卫队后这些清兵还要赶回来骑马,在作战过程也是骑马速度快,因而此时清兵都是骑马上山的。
可才上山坡他们就受到护卫队火炮夹击,原来护卫队也看到当面路上有大量障碍物,将较小的一号炮搬上了近处山头。除了炮击稀疏的林地遍布大量的钢丝绊马索与拦头索。
当然叫索不大准确,因为钢丝只有极细一根,因而不大好发现,可被绊倒了往往人马都会受伤。拦头索(钢丝)位置在一米五左右,人马速度快时撞到同样危险,因为拴树干有弹性人马被割断脖子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