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高玉瑶更加心狠!
她看的明白,以周少瑜现在的实力,即便有心,也是无力。断无可能从十余万突厥大军将他们救出,所以仍旧还得自救。
换言之,该突围还是要突围。
越是如此,士气愈发重要,若是军队方出立刻溃散,又如何突围?所以单单自是鼓舞士气是不够的,得拿出一些更多的好处来。
金银财宝高官厚爵太过虚幻,眼下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会管那么多?
是夜,高玉瑶一人静坐于殿中默念经文,而城中,却是难得饱食一顿,且吃的都是肉……
皇宫某处,一名死忠禁卫忽然发疯,拔刀坎向同僚,而后被其余禁卫斩杀。而这处院子里,已经没有一处完好之地,哪哪都是血腥以及骨头。
人的骨头……
哪怕杀的都是突厥俘虏,一次性杀这么多,且为了避免暴露影响人心,不仅一切秘密进行,还要进行剔骨解刨。
发疯?这不是很正常么?
翌日清晨,太阳升起。
日渐高,难得晴朗,万里无云,烈日耀眼。
燕城西城门忽的大开,大梁军队齐出,朝着城外突厥大营喊杀而去。
之所以仍旧选西边却也简单。先前周少瑜借助夕阳,以自身在西的优势打了人家一波。而现在,高玉瑶则是借助上午的烈日,从西门而出,由东向西攻打。
且西门突厥大营,固然乃是阿史那忽沁本部所在,也是精锐所在,但昨日方经历大战,入夜又经周少瑜骚扰,精力压根尚未恢复。
高玉瑶想的明白,短时间内依靠人数必然能打出优势,但绝对无法长久,一旦其余突厥大营反应过来支援,己方势必弱势。谁让自己都是步卒呢?
这也就注定了,大部分兵力会被留下牵制,而高玉瑶为主的精锐,在抢到战马之后立刻逃离。
“高玉瑶突围了?”正在研究地图的周少瑜闻言一愣,旋即摇摇头。“居然这么急,看来燕城内的形势早已不妙到一个地步。”
要知道他才刚刚出现露个脸打了一场,按理说对于燕城内的鼓舞效果是绝对的。但高玉瑶仍旧如此急切,那么只能说明,城内已经完全断粮,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乱子。
“传令,整军,出发。”周少瑜果断下令。
这一回,无需正面迎敌,只需侧面牵制即可,任务到也不重。
同一时刻,蜀州。
萧姽婳带领一支不过千人的分队藏于山间,俯视整个地形便可知,此地乃一处河道上游,且河道早以被拥堵。不用问便知,萧姽婳这是准备行水攻之策。为了诱敌,萧姽婳可是特地连败三场,这才将吐蕃的主力大军引入了下游一处低洼城池之处。而现在,只待吐蕃大军入城并消息传递过来,萧姽婳便要决堤。
“报!吐蕃军忽然停止入城,全军撤退!”
“什么!?”
萧姽婳的第一反应便是计策被识破,但想想却又觉得不大可能,为了诱敌,萧姽婳布置了太多,甚至不惜妄送部分将士的姓名连败三场。无论怎么想,都没有缺漏之处。可若不是被发现,那又是为什么撤军?
何止是撤军,压根就是退兵!
斥候一路跟随,吐蕃军居然完全退出蜀州境内,连攻下的城池都全部放弃,全部退入吐蕃高原地界。这一情报让萧姽婳触不及防。别说蜀州这边的吐蕃军,就连西域那边,吐蕃也全部退却。
“只能是吐蕃内变了。”萧姽婳自能这般猜测。
这也猜的没错,有高原之狐之称的老赞普,于日前病逝!为避免吐蕃再次动荡,大军全部召回,但求维稳。毕竟对他们而言,吐蕃已经内乱了太久,不能再乱了。
而只要不乱,吐蕃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无他,高原!
生活在高原的他们,压根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而中原的军队想要进来,还没开打就要倒上大半。只要吐蕃顺利送完老赞普,随时可再攻入大梁。
再且,与他们建立同盟的大梁太后高玉瑶生死未卜,这种情形下,吐蕃也需要时间多观望一番,才能选择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
而吐蕃还有其他的小九九,对于老赞同病逝一事压根没有隐瞒,直接便宣扬而出,而目的,还不简单么?
莫要忘了,此时中原,豫州火凤正在与荆州孙守仁开战。若是萧姽婳后方稳固,她会不会出兵插手?
就算萧姽婳不出兵去插一脚,吐蕃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而若是萧姽婳出兵入荆州,哪怕萧姽婳最终大胜而归,对于吐蕃仍旧是有利的。这可是打仗,打仗是会死人的,死人则意味着实力损耗。即便招募新军,其战力也压根无法和老卒相比。
面对如此情形,萧姽婳也有所犹豫,无论是火凤还是孙守仁,都为敌人。趁他们焦灼开战之时谋取好处自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但同样的,如果按兵不动,任由两方对耗,一样有利于己方。
萧姽婳犹豫,火凤与孙守仁也有了暂且言和之意。火凤怕萧姽婳趁机谋豫州,孙守仁也同样怕她来打荆州,之前可是已经打下两个县的,只不过有‘还’回来了。
如何选择,此时就要看萧姽婳下来的举动了。
可以说,吐蕃退兵之举虽属无奈之举,但却也间接影响了大梁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