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孙氏本想借着贺家的事逼李淑华拿出一千两银子,她好捞点好处,可惜被商锦秀搅了局,提出用月例银子来抵。本书醉快更新百度搜索抓几书屋李淑华便趁机反将了商孙氏一军,提出若是拿出一千两银子,那剩下十六个月的月例银子都得扣下不发。
商孙氏和张春华气得浑身发抖,想威逼李淑华就范,李淑华却咬死了不肯松口,说是让商士功来决定,便带着商锦秀离开了正房。她们还没走出门,商孙氏就气得拿起手边的茶盏狠狠扔在了李淑华脚边。
李淑华却理也不理,带着商锦秀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碎片,回到了东厢房。
商士功处理了衙门的差事回到后院,李淑华就把这件事一字不落地告诉了他,只掩去了月例的事。末了她说道:“咱家受过贺家的恩惠,如今他们落了难,要帮忙我没话说,可一出手就是一千两银子,这也太多了。你是个清官,可这事要是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
商士功听完,眉头就皱了起来,觉得商孙氏有些过分了。一千两银子不是少数,就这么拿出来当做心意,被人知道了反而要落人口实。李淑华手里虽然有些田庄铺子,她却一直很低调,打的也是李家的旗号,很少有人知道铺子是她的。
他是县令,若是一出手就是一千两银子,被人知道了,肯定会有人怀疑他银子的来路,反而惹来事端,还不如低调些的好。
贺家如今既然到了青山县,能报恩的机会很多,没必要直接给一笔银子,反而显得生分了。
更何况,他已经打听清楚了,贺家的男人虽然流放了,家产却还在。那些家产并不少,他们就算送一千两银子过去,对方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商士功便直接去找了商孙氏,告诉她不用给银子,他会在职权允许内多给贺家帮忙,算是还了贺家当年的提携之恩。
商孙氏虽然心有不满,却不好违逆商士功,只是她虽然答应了,话语间却没少数落李淑华和商锦秀,尤其觉得商锦秀小小年纪太不懂事,不尊长辈。
商士功这才知道月例的事,不过他向来疼爱商锦秀,倒不生气,反而觉得商锦秀小小年纪就聪明,长大了肯定有出息,让商孙氏憋了一肚子闷气无处发泄。
青山县是贺家祖籍,贺家在青山县有自己的房产,占地还不小,修得很是气派。只是贺家人几乎都住在厩,住在祖宅里的人并不多。
贺家落难后,一家人都低调起来,仆人遣散了很多,一些家产也变卖换成了银子,拿去打点关系了。贺家人到了青山县后,商士功就主动借了一些人手过去,到贺家祖宅帮忙。
三日后,贺家一切打点妥当,贺家老夫人便派人给商孙氏送来了一份拜帖,想要登门道谢。
收到拜帖后,商孙氏整个人都容光焕发,嘴角总是上翘着,浑身透着股得意。她没有及时给人回话,把送帖子的人晾在茶厅约过了半个时辰,她才派人把人叫过去,说了一番好话,并定下了贺家上门的时间。
那人一直赔着笑,躬着身,注视着地面的眼中压抑着愤怒。等商孙氏定下时间,他又说了一番好话,把商孙氏恭维了一番,看着商孙氏因为两三句话就喜不自胜的模样,眼中迅速闪过一丝不屑。
次日,贺家老夫人贺柳氏带着媳妇张秀华和孙女贺云绮亲自上门道谢,唯一的孙子贺云意却留在了家中,并不想他和商家人接触。
因为要见贺柳氏,商孙氏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配着赤金嵌红宝的头面,比平日更多了几分贵气。她又注重保养,看着比同龄人要年轻很多,和张春华、李淑华站在一起,看着倒像是姐妹。
贺家人到的时候,商孙氏亲自带着人从正房里迎了出来,等在了垂花门口。商孙氏一看贺家人穿得朴素,尤其是贺柳氏,额头眼角都已经有了皱纹,比她要苍老很多,身上穿的也是旧衣服,头面也普通,一点也不打眼,商孙氏的嘴角就忍不住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