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将近年关,德甫兄与嫂夫人不留在东京过年,大老远的跑到长安来是做什么?”众人唠了唠家长里短,赵楷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便出声相询。
“是这样,我夫妇二人来此是有两件事找殿下。”经过方才的一番交谈之后赵明诚开口也不觉得尴尬了。
“我猜猜,什么事情能够让二位不辞辛苦大老远的跑来呢?”赵楷笑着。
“是不是德甫兄在金石研究上遇到什么困难了?但请说来,只要不是我父皇皇宫之中的珍宝,我能见到的就算是借也给你们借来。”
“多谢殿下好意!我等前来倒不是因为此事,倒是来请殿下作序的。”赵明诚脸上带着喜色。
“殿下,这是我与德甫二人整理出来的《金石录》,已经成书。还请殿下过目!”李清照将一册书从袖中抽出,递给赵楷。
这是其中的第一卷,讲的是上三代及秦汉的古物。
“这当真算得上是莫大的惊喜了!”赵楷同样惊讶,带着笑意捧过这本书籍。
要知道,历史上得到了南宋之后,李清照才在赵明诚生前的基础之上整理续作,才将《金石录》这一典籍撰写出来。
他与赵明诚夫妇不过相识一年,没想到他俩这么快就将此书完成,如何不让赵楷惊喜?
“我应当是除作者之外,第一个观阅此书的人吧?”赵楷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对于这些东西,论专业程度,对面的两位可要比他专业多了,他也不是很热衷于收藏,只是生在皇家见多识广,知道这一部书对金石和中国古典文化研究的意义。
文化是立国之本,金石学也归于此类,着书立说,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他十分支持。
“殿下是第二位观阅此书的人。”赵明诚笑道。
“哦?那第一个人是谁?”赵楷惊讶。
“第一个观阅此书的是肃王殿下。他于此书的出世也十分上心,几乎每三日便到府上查看进度,但有所求必有所应。”李清照说道。
“这小子,对于此道竟然还颇为上心,平日里沉闷的性子,我竟没有看出来。”赵楷叹道。
“肃王殿下对于金石的理解不在我之下。原本我是打算请他代写一篇序文,只是肃王殿下说若论对此书的贡献,秦王殿下当排在他之上,所以特让我前来。”赵明诚对于肃王赵枢同样推崇。
赵楷只当他夫妇二人嘴上恭维一番,不过既然人家往来千里请自己为《金石录》写序文,他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好!既然二位不嫌弃在下的笔墨,那我就斗胆为两位金石界的鼻祖写一篇序文。”赵楷当即答应了下来。
“此称谓万万不敢当!”赵明诚连忙摆手,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一本欧阳修的《集古录》了,他们又岂敢妄自与欧公抢这等名声?
赵楷微微一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两位这书中可曾记录有上三代的文字?”
“周代鼎铭上的金文也有不少。”赵良诚将书页翻开,找给赵楷看。
赵楷仔细地看了一下,的确是有金文。
此金文不是女真人的金文,而是指刻在青铜器等金属器皿之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