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怒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赵佶居然还想着北征辽国。
难道他此时不应该反省反省为什么江南会发生农民起义吗?
还是说宋江与方腊的快速平定给了赵佶一种大宋十分强大的错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楷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
原本宋江与方腊的起义是要在在宣和三年才能够被平定的,尤其是江南的方腊,更是要屠尽两百万人。使得江南凋敝,朝廷在当地常平仓内多年的粮食积蓄化作乌有。
如今虽然方腊依旧流毒六州之地,但被及时扑灭,不至于造成历史上那么大的危害,但据赵楷保守估计,百姓死伤五十余万人是绝对有的。
难道赵佶就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愤怒,赵楷前所未有地愤怒。
他从一开始就坚决抵制赵佶联金抗辽,转眼间两年过去,没想到依然还是这个结果。
丢下陈东等人的书信,赵楷回到桌案上,铺开一纸奏章。
他要上书一封,务必要赵佶明白,此时大宋绝对不可以朝辽国开战,否则他这两年来的谋划就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父皇在上,儿臣楷近来听闻朝中似北伐之举,儿有一言不吐不快,还望父皇明鉴!
儿自政和八年督西北二省以来,每日夙兴夜寐,唯恐有不利于社稷江山之举措,是以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变法图强、整顿军政、操练士卒。
幸而今上苍眷顾,使得西北经济略有起色,士卒奋命、武将用功,上下一心。儿以为此正乃攻夏之大好时机,遂于去岁积极备战,待膘肥马壮之际横扫河西。
奈何不幸江南有方贼作乱,计划受阻,儿便命神勇军南下支援。贼寇数月间即被我将士消灭,江南六郡重归于好,百姓无不歌颂,仰息朝廷之恩德。
然,江南百姓受方贼之害者,不下百余万众,城郭被毁,粮食被焚,此正是朝廷休养赈灾之际,如何能再起大战?
且金国如今已攻下辽之上都,儿年前所言已逐渐成为现实。辽必将为金国所灭,而金灭辽后即为我大宋之敌。
夫辽百年间未曾对我刀剑相加,我此时如何能背刺于他?须知辽之于我大宋,仿若君子之与君子。
君子之间相处,凡事皆有底线,此所以两国间百年之和平者也。金,则如一卑鄙小人,本乃辽之臣属,逆而作乱,一如夏之于我大宋。
以辽之强盛此本为藓疾,然天祚帝无道,致使国中有志之士寒心,大败于阿骨打,使金人放成今日之势。
昔李元昊作乱时,辽人作壁上观,致使我大宋仁宗一朝三败于夏。后辽兴宗与夏交恶,果尝恶果,亦大败于贺兰山,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若我大宋于此时对辽开战,则必食恶果!望父皇莫要忘了昔日真宗皇帝与辽圣宗之盟约。”
这封书信以极快的速度被送至东京,呈放在了赵佶的案头。
不过此时赵佶却没有心思去看这封书信,他正和宫里的两名妃子谈情说爱,共赏雪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