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三栖特种兵 > 第856章 目标古城楠阳

第856章 目标古城楠阳(1 / 2)

 推荐阅读: 双穿伉俪破凶案 某美漫的炉石系统 你好,虞先生! 环佩锁情仇 一朝权妃 余生只为悦你 云爷你家夫人开黑店 巨龙的产后护理 摄政王妃惹不起,机关阵法搞死你 毒妃天降:帝尊老公,你好棒!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一八五一年一月二十日,上午八点,潘集。

韦昌辉站在大营之前的一个土丘上,左有林凤祥,右有张洛行。

韦昌辉虽然负责天军北方战线的三路大军,但是他一直扎根在这一路,随着捻军起义、发展,一路走来。

对乌兰以晃的西北一路、林奉翔的东北路,他只是遥控指挥,主要的内容就是听取他们的进展和收集到的相关情报。

张洛行,按照天军的部署,在一月八日那一天,在两个中心地区同时起义。

一个是在和南的中部地区,也就是一楠阳、楠召、唐县三个地区,从伏牛山脉的楠召,直到楠阳盆地。

楠阳盆地的南端就是薪野,邻近瑚北重地镶阳。

这个地区包括了整个于西南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另一个中心就是皖北地区,在桉徽伯州雉河集。

从捻军已经活动的地区看,同时,这个地区也包括了属于和南的庸城。

在以张洛行为首的捻军领导方面,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汉,其中主要人物有龚得树、侯士维、韩老万、苏天福、刘永敬、孙葵心、张宗禹、任华邦、张禹爵、韩奇峰等人。

这些英雄是胖大的魁梧,瘦小的精神,每一个人走在历史上展现的壮丽画卷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就是这些人,在捻军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兵力达到了五十万,光骑兵总数就达到了二十万!

这要是集中使用,满清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也一勺烩了!

再有,这些机动性非常强大的骑兵。主要的活动地带,就是在两淮和京畿一带,可以直捣敌人的心脏!如果当时有正确的战略配合。后果绝对不一样!

捻军,不算和太平天国军队的配合。也纵横了八个省、存在达十年之久。

最大的战果要算全歼了僧格林沁的骑兵了,这可以说满清最后的一支精锐;这个骑兵一垮,就再也没有英勇善战的八旗兵了。

包括僧格林沁本人,也丧命于这个战役。

但是就是这些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都被满清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了。

尽管统治者的镇压非常残暴,他们自身的一盘散沙,才是真正致命的失败原因。

鉴于这些历史事实和历史教训。早在去年十一月,麦轲就和这些捻军领袖举行了战略会谈,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和战略安排。

在麦轲的指挥下,在天军的全面参与下,捻军起义的轨迹和结果彻底改变了。

麦轲首先把他们的起义计划进行调整,基本方针就是配合天军的计划,统一行动。

也就是没有计划现在要变成有计划,有计划的,要按照天军的计划进行调整。

从战略目的上来说,就是所有捻军的起义。都要和天军遥相呼应,步调一致地打击满清在两淮的势力。

拿下两淮以后,接着向东发展。和尚海小刀会起义互相配合,力争把两淮所在地区的桉徽作为根基,从这里出发,打通与尚海相隔的姜苏。

然后和天地会一起,两家合力,把这三个地区联合在一起,挥兵转战杉东,拿下杉东全境,再通过田津。直插京畿地区。

为了完成这个战略安排,麦轲采取两条措施。

第一。和对天地会一样,天军派出了教导队和军牧组成的混合团。到了捻众聚集的中心地区,帮助他们在战术上和信仰上提高。

第二,天军派遣了北伐军去和捻军汇合,和捻军合兵一出,共同面对那些拦阻捻军发展的敌人。

取得了预期的军事胜利以后,天军又派遣了文职人员,建设政权和恢复秩序,如同天军在别处已经做的那样。

从那时起起到月初的起义,天军完成了所有的支援,捻军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在张洛行作为总联络取得和麦轲随时指导下,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他们个人捻子拧成组团捻子;把小股捻子拧成粗大捻子;把粗大捻子拧成总捻子!

最后于预定的时间,桉徽伯州雉河集发动了总起义。

同时,在豫南的起义也同时爆发。

参加起义的除了所有的捻子众人以外,还有天军的大部队。

麦轲吸取了历史教训,不但把那时的北伐名将尽数派来,还在军队的数量上增加了七倍,总人数达到了二十万人。

麦轲处心积虑要让这些人自己给自己报仇,把他们受到的委屈,畅快淋漓地都归还那些满清敌人。

除了在这个战场上压倒敌人以外,麦轲还派遣了韦昌辉总揽大局,在更大的层面保证捻军的胜利,也就是天军北伐的胜利。

林凤祥作为北伐军中路大军总司令,坐镇雉河集捻军总部,派遣了李开芳前去豫南,支援那里的捻军起义。

张洛行也采取了相应的配置,把自己的得力助手龚得树派去指挥。

一月八日,捻军起义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地点准时爆发。

这些起义的组织形式,沿用了历史上捻军起义所有的方法。

在最高的军事建制下,由总指挥直接管辖五旗。

张乐行自领黄旗,兼黄旗总目。

苏天福、龚得树、韩老万、侯士伟分别担任黑、白、蓝、红各旗的总目。

五旗之外,另有西北白彦虎领导的西北各族起义联军

总旗之下有“大旗”,是组成捻军的基本单位。

大旗设大旗头,称“趟主”。

大旗之下还有“小旗”,是最基层的组织。

这种五旗军制的组织形式,把处于分散状态的捻军初步统一起来。

张乐行为盟主,但是这个盟主不仅仅是各方势力的盟主,而是天军任命的盟主,意思是按天军的要求。管理这些捻军会中,实现天军的任务。

同时宣布信条,制定行军条例。这些都是天军现有的相关规定。

起义口号:救我残黎,除奸诛暴。建立天国。

其中军规条例,都是针对当时的满清军队以及土匪武装的所作所为,做出旗帜鲜明的禁止,其中包括严厉的十三斩。

兵到之处,玷污妇女立斩。

强污幼童立斩。

掳掠妇女幼童隐藏不献者立斩。

不遵号令约束者斩。

小卒无理持械敢拒首领者斩。

临阵时故意漏下,支吾打粮,私自下乡找寻财物,污人妇女者斩。

无号令私自打粮者斩。

对敌时私自逃走者斩。

起身听三声号炮齐集;未放炮而先行者斩。

既放炮而后行者斩。

营中私自放火者斩。

行路时故意下路者斩。

守营妄动者斩。

这个条例。最主要的内容是服从命令与民众的关系,此外,如行军、安营、缴获武器归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说明了大起义后的捻众军队,已经是一支具有严明纪律的正规军队。

他们还写了一首民歌,宣传捻军起义,让大家更快地熟悉,以便接受和支持他们。

雉河集,像京城,五色帅旗飘天空。

黄旗竖在集中央。红、黑、蓝、白阵四方。

老乐布下了兄弟阵,四面八方动刀枪。

今天操,明天练。十八般武艺都学烂。

黑旗听令西北走,蓝旗独揽东北面,

红旗如火归南方,白旗就在西边转。

捻军加上天军北伐军,很快就在人数上达到了五十万人。

张洛行在起义初期,凭他个人的名声,吸引了众多的民众加入义军。

他的出生地就在雉河集。

雉河集一带,位於淮北大平原的西北部,都是砂礓地。水旱灾害的频繁极多,清朝统治者的榨取与地主的掠夺。这裹的农民极度贫苦,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一年到头,大半日子要靠野菜和山薯叶子充饥。

在雉河集的北面,有一条淤塞得几乎消失得河流,只留下一长条长满荒草的陂地,以及只有五尺宽的小沟,这条河名叫鸿沟。

鸿沟是伯州、素州的界河,是芦盐和淮盐两个盐区的分界线。

在清朝食盐是由国家统一出售的。

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盐区,某一产区的盐只能在固定的地区出卖,到了另外地区,便算私盐,要犯法充公。

而鸿沟恰当两个盐区的交界线,沟北吃芦盐,沟南吃淮盐;淮盐价贵味苦,芦盐价廉物美,便宜一半以上。

淮盐区的人民当然要吃芦盐,所以贩私盐的很多。

私盐都从这裹越过封锁线,一经进入鸿沟以南各县就没有问题了。

因此,满清官府就在鸿沟设有大批盐警,严缉私盐。

就这样,鸿沟岸上就成为私盐贩和盐警的搏门场所。

多少年来,不知死亡了多少生命。虽然官府严禁私盐,但农民由於生活无路,不得不铤而走险。

鸿沟的确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清朝嘉庆十六年,张洛行便诞生在鸿沟南岸的张老家。

在洛行诞生前七年,白莲教起义失败了。

当时桉徽影州、河南孺州应应募做乡勇的农民,解散回乡来,他们在灾荒饥寒交迫的时候,受了清朝统治者的欺骗,应募作乡勇去打白莲教。

他们在战争中,逐渐地提高认识,觉悟到清朝统治者对他们的欺骗,同时,也锻炼子他们自己。

因此,到打平白莲教,解散回乡之后,他们就组织起一个秘密结社叫做「捻」,於是就从帮助清朝统治者的「乡勇」,转化而成为反抗清朝统治者的组织。

捻众的发展十分迅速,到洛行诞生后三年,不过十年裹面,就从最初「零星藏匿,彼此声息不通」的形态,发展为大规模的团体。

在桉徽的影州、颅州、奉阳,和南的楠阳、孺州、硄州、晨州等地发展成为若干大股、小股,各有首领、拥有武装。并且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那时候,贪官污吏,如虎如狼。淮河区域民众自从有了捻众组织,他们遇到被土豪恶霸压迫的时候。就不再去找衙门告状,而转向捻众组织求伸冤了。

“破袄不如皮袄暖,求官不如去告捻”,成了他们的共同认知。

捻众组织街道受欺压的人的控告后,立刻处理,使弱者伸,强者抑,给收了欺压者伸了不平。而把土豪恶霸劣绅的威风打下去。

这样捻众组织实际上在农村中取得了统治权治理权。在洛行幼年时代,捻众在淮河区域人民中的威信,已经是“赞口洋溢轰远近”了。

张洛行的家族,是一个大族,散布在张老家附近十八个村庄,号称“九里十八张”,同族中有好几千人。

张洛行父亲叫张慰祖,兄弟三人,大歌张问行,早死。二张敏行,后来也捻众黄旗的一个著名将领,张洛行是老三。

张洛行出身於地主家庭。在他父亲手中有地一百四十多亩。

后来他大哥过继给他堂伯张念祖,他和二哥张敏行分了家,各分得土地七十多亩。

分家以后,敏行因妻子娘家有钱,陆续买了三百多亩田,在附近另建新宅,搬走了。

只有年轻的洛行,留在张老家。

张洛行身材高大,腰有点弯。淮北人叫做“麻蝦腰”,脸有点白麻子。

张洛行不爱讲话。好考虑问题,别人讲话。他总侧着头听,不发表意见,但一回头,就做了决定。

遇到事情时,勇敢沉着,态度十分镇静。

张洛行最突出的性格,是为人慷慨,好帮助人,只要求助於他,没有不答应的,一帮哥儿们说他是出名的好“保事”的人,也就是有担当,敢负责人的人,因此,大家都对他很是信赖。

张洛行对周围生活困难的人,经常给以帮助,有一首民歌道:

张老乐,会做作,

四面八方送烙馍。

张洛行又专好打抱不平。凡有亡命者走到他家躲避,他都加以庇护,殷勤招待,越久越热情;如果风声紧急,实在无法再留了,他必定厚送路费,亲自护送出境。

张洛行仗义疏财,慷慨任侠,彷佛西汉时的朱家、郭解、水浒传上的晁盖、柴进的为人。因此,张洛行得到群众拥护,也得到四方亡命者的拥护。

像张洛行这样人物,正是捻众组织所需要的好领袖。他也就在当时淮北一带“一庄有捻一庄安,一族有捻一族幸”的环境下加入捻众组织,做了雉河集这股捻众组织的领袖。

张洛行加入捻子后,依靠这个组织,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展,最后锻炼成为全捻总领袖。

张洛行要用的钱更多了,他虽然在雉河集附近的吴桥集开粮食行、杂货店、烧酒作坊,但是,这些收入还远远不够供他应用。

那时雉河集附近穷苦农民,因居住条方便,很久以前就参加贩私盐活动。

同时张老家是通河南永城的大路,往来的私盐车很多,也都投靠张洛行。

于是,张洛行就组建了一支保运私盐的武装力量。

他们使用一种当时最利害的武器——乌枪,号称十八枪手。

以后又增加到五十枪手,一百枪手。

张洛行自然也就做了保运私盐的“盐趟主”。

那时贩私盐都使用四轮牛车,每车装二十到三十包盐,保运费一包。

从此洛行经常有大批的收入,来做他仗义疏财、博施济众的事业。

在张洛行的组织裹面,有一个叫第德才的,他在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春天,带领十八个人,从北方保运私盐回来,路过永城县,把一个大地主放在野外牧养的羊群一百多只赶走。

永城县官逮住他们,下了监狱。

洛行得报,十分愤怒,与龚德树发动一万多人,把永城县围困起来。打开监狱,救出张德才等。

这时候,淮北地区的农民在清朝反动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加上连年灾荒,黄河又从江苏丰县决口,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