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逸望诊:初看精气神十足,实则精气神三亏,目中有隐隐带血丝,注意力反应迟缓,肾脏精水枯竭之状。
戚院长切诊:脉搏急促无力,应为数脉,主病:热症之虚热。“知柏地黄丸”可治。
芩逸切诊:脉动快速,脉力后劲不足,表面为数脉。可与病者气色结合观看,两者矛盾,细细体会可判断为弦脉。这是病者最近可能服用补药过多导致。主病:心脏与肾脏以及肝脏衰竭至极,若继续服用之前补药,不出一月必死无疑。此病不可再继续服用任何药物,可用药膳调理。
当两份诊断结果放在病者和杨副会长面前,他们面面相视,默然不语,病人更是恼怒与失望。
其他人见状,都纷纷过来看,到底是什么让两人变了颜色。
当他们看了诊断之后,他们也真无话可说了,这两人判断的结果完全相反,一个说是健康的,小毛病或许有一点,不怕;另一个说已经病入膏肓,快要死了。
一个是医院的大拿,一个是号称小神医,他们听谁的?
按照一般情况,当然是听医院大拿的,毕竟有几十年的经验,多少都是经过考验的,他的话比较保险。
可是这个小神医写得太详细,仿佛是看见体内一般,由不得你不犹豫。更何况,人家第一时间的判断也和戚院长一样,从这当中可看出人家小神医也是有两下子的,绝对不白混。
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人家有了新发现,现在的关键点在于新发现是否正确。
“补药”这个词语很关键就出现在众人脑海里,这需要问一问当事人,看他是否服过补药。
戚院长看了芩逸的诊断,他心中冷笑,暗骂芩逸蠢货,作为一个医生,特别是中医,写诊断绝对不能写详细,不然后果严重。
按照这种写法,管你医术多么高强,哪怕是大师,用不了几个月都得通通退出医者舞台,诊断这东西本就靠九分本事一分运气,写的越详细越容易出错,还是写着棱模两可好,最后写字的字体也乱七八糟,让人看不懂。
邹一平也是一脸冷笑,这小子果然是菜鸟,不足为惧。戚院长判断不会太具体,可他不会犯致命错误,这小子就不一样,十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判断错误,这就等于输了。
宋药仁心中欢喜,掌门人既然这样写肯定有把握,这样来说当真有特殊技能看病,那样也就放心了。
于是,宋药仁朝邹一平看去,恰巧对方也看过来,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冷哼一声又把头别到一边,他们都对自己这边有强大的信心。
当事人缓缓道:“我年纪虽然大了,可平时经常喜欢运动,气血也不错,人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两个月前我身体有不舒服,去了一趟人民医院,得到的诊断是气血不足,需要吃补药,于是就花了两万块钱买药,吃了之后果然好多了。只是这两天我总有心悸胸闷,胸口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让人喘不过气来。本来明天也打算去医院看看,现在你们这样两个不同的判断,我应该相信谁?我还能相信中医吗?”
“我不管你以后信不信中医,现在你给我切脉,我好判断他们的胜负。”杨副会长淡淡道。
老人也想知道,这个裁判员会有什么判断,再怎么说,这人是省级别的医生,是真正的高手,应该不会再有什么荒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