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见人证、物证俱在,没有新的线索,此案只能维持原判,他将案情如实地奏明李路。
李路听了之后,紧紧地皱起了眉头然后问道:“爱卿可曾问过叶子非,为啥要杀死张嵩?”
姜明一愣,支支吾吾地说:“也许是图财吧!”
李路眉头又是一皱:“叶子非是见财起心吗?那么客店钱财可曾少了?”
“这个……”姜明一时语塞。
李路很是生气,他要姜明把案情勘问清楚后,重新上奏。
姜明没料到李路会如此经心地深究这起民间案子。他不敢怠慢,回衙后立即升堂审案,又派人星夜赶到弗州勘察杀人现场,经反复核实,杀张嵩者,只有叶子非嫌疑最大。姜明的结论是:叶子非的杀人案不能翻。
姜明第二次向李路奏报,李路还是紧锁眉头,有些愠怒的说道:“姜明,依朕看来,此案并未查清,疑点有三:其一,叶子非与张嵩只有一夜的主客关系,以往又无冤无仇,无须加害张嵩;其二,张嵩被杀,客店钱财丝毫未动,叶子非既不图财,无须害张嵩性命‘其三,即使是叶子非杀了人,必然会毁证灭据,为啥偏偏将带血的佩刀插入刀鞘,给人留下证据?朕以为,杀张嵩者另有其人。”
李路对案情透彻的分析,对姜明触动很大,他认真思索叶子非杀人案的前因后果,令他茅塞顿开,当即向李路表示,一定不负皇命,迅速破案,还叶子非一个清白。
为查明案情,姜明亲自到弗州,坐镇张嵩的客店,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将客店的伙计和周围的居民集中起来,借口人未到齐,又将众人放回去,惟独留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天黑后,才允许老婆婆回家。
姜明派人对老婆婆暗中监视,看有没有人与老婆婆接触。老婆婆回家后,当晚果然有人偷偷地溜进了老婆婆的家。姜明反复试用此计,一连三日,天天如此。三日后,将那与老婆婆接触的人拘捕了。
姜明升堂审问,这个人做贼心虚,以为这位姜尚书是神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就竹筒倒豆子,彻底招供了。
原来,杀张嵩者就是客店的伙计克拉苏斯。张嵩的妻子石莎是汉化阿瓦尔人,她与克拉苏斯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后来石莎一家搬到了英国境内皈依了道门,做了汉籍百姓,就嫁给了张嵩。
本来这事情到这里也就完了,可是阴差阳错,克拉苏斯两年前也来到了弗州,他偶遇了自己的初恋,在得知她已为人妇之后,克拉苏斯却不肯放弃,他设法做了张嵩客店的伙计,借机与自己的青梅竹马接近。两人本来就余情未了,加上张嵩与石莎是老夫少妻,夫妻生活方面石莎不是很满意,在见到自己昔日的情哥哥之后,两人很快就如同干柴碰见了烈火,也就水到渠成勾搭成奸,为了能成长久夫妻,克拉苏斯又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奸计。
那日叶子非进店用餐,克拉苏斯见有机可乘,一面指使石莎回娘家省亲,脱离干系,一面主动招待叶子非用餐,暗地在酒菜里下了麻药。麻倒叶子非后,安排他在客店住宿,夜里用叶子非的佩刀杀了张嵩,又将带血的佩刀插进刀鞘……
而叶子非半夜里才苏醒过来,为不误行程,天未亮就离店赶路,正好中了克拉苏斯设下的圈套。
杀人案真相大白了,叶子非无罪释放。弗州刺史被革职查办,克拉苏斯和石莎被判斩刑。姜明将结案情况上奏后,李路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朕近日连续几日微服出宫,查访民情,没有想到正巧碰到叶父为儿伸冤,朕就想试试朝廷官员的办案能力。”
李路以此案为例,神色肃然地告诫他的大臣们:“为官之人,掌握人的生死大权,对人命关天的大事,切不可主观臆断,草率行事,酿成冤狱。”
大臣们连声称是,对李路三次亲理民间冤案,穷追深究、一查到底的决心心悦诚服。
虽然大臣们都在称赞李路是圣明之君,但是李路却没有被马屁熏到,他在暗暗思索,自己的行政体系之下,地方官行政司法混于一体,像这弗州刺史政务还算马马虎虎,但是律政就差的有些远,这样下去可不行,看来司法改革是势在必行,是时候把提刑官这个官职给弄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