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大明马弓手 > 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上)

第一百九十章 廷议(上)(2 / 2)

 推荐阅读: 巷子深深春风暖 恋爱游戏,一旦告白就会死亡 美女总裁的贴身皇帝 灵泷诀 庶子至圣 武侠之最终进化 万古瞳族 穿越:我是德鲁伊 末日之异能主宰 对不起一只羊
最新网址:hbcjlp.com

只是包元乾却不以为意,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这解缙贪功好进,所编纂的永乐大典绝对不会让朱棣满意的,如今吹的越厉害,届时摔地便越惨。

显然今日朱棣的心头事并不在大典之上,那解缙高谈阔论便随意赞劝了两句,便一揭而过。

解缙刚刚入内,另一个文官便走出来,此人长髯炯铄,昂声道:“兵部右侍郎方宾,有事启奏!”

此人言语作罢,武官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阴沉着看着他。

“准!”

朱棣眉头一抬,似乎等来了上钩的鱼儿般。

“启禀圣上,昨年鞑靼袭击我北平、山西二行都司,虽被我大军击败但至此袭扰不断,以及那兀良哈三部,伙同鞑靼屡屡犯境。自永乐元年初不到两月时间,便已南下抄掠数次。”那方宾举着笏板道:“臣冒言,望圣上征发大军北上,犁庭扫穴,一举而荡平二贼,可保北疆万年永宁!”

他此言一出,文官行列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般。不少文官都纷纷赞同方宾提议,声称天朝大兵一至,群邪辟易!

而对面之武官却截然相反,一脸叹气地模样,不少人摇头颇为低沉。

其中一人,像是个儒将般,金额玉面而出道:“启斌圣上,臣李彬认为方大人此言实乃不妥,与纸上谈兵无异。”

朱棣眉头一抬,“哦?丰城侯有何高见?”

李彬淡淡道:“靖难数年血战,大明损耗极为严重。光河北,山东及江淮两地士卒死伤便极为惨重,兵额缺损十之四五,人心思安厌战。百姓嗷嗷待哺,将士斗志不昂,仓促出征实非上策。”

他话音一落,武将们纷纷赞同,附议。

方宾上前对峙道:“我大明富有四海,兵甲百万,即是北地兵困尚有天下之兵,何愁灭不得区区鞑靼,兀良哈?!丰城侯何以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家威风?”

李彬哂笑道:“我早说方大人不知兵,岂会夸夸其谈。殊不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乎?我大明虽然富有四海,也不能轻易屡兴征伐,折腾地民不聊生!若连年兴兵,民怨沸腾,不是你我的人头可以了事的。”

胡广出列驳斥道:“丰城侯此言差矣,我等文人尚且不贪生惧死,尔沙场武将何以如此惜命?都说古来文死谏,武死战。可我大明朝的武人们却如此贪恋荣华,难不成这应天府将你们的血性都洗干净了不成!?”

“胡广,放你娘的屁!”

李彬还未说话,武将为首一人,虬髯狼面,他断喝一声骂道。

“淇国公,你怎可污言秽语,有辱斯文!”

胡广气急,却碍于丘福身份不敢回骂。

包元乾第一次见到丘福,此人鹰视狼顾倒是气度不凡,只可惜教子无方,生了个畜生,他也难以高看此人。

丘福乃靖难第一臣,说话极有分量,指着胡广鼻子骂道:“你胡广是个他娘什么东西,靖难时不过朝廷一七品翰林小儿,投降挺快。蒙得圣恩拔擢入阁,便当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老子们武人在战场上爬冰卧雪,血肉当涂之时,你狗日的在应天风花雪月,声色犬马,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丰城侯方才哪句话说错了?我们众将士自北平打到应天,沿途之惨状你可曾见过?你们这些穷酸文人动不动便妄言刀兵,当真是动动嘴皮子,反正自己也不必上战场,死的也不是你们就可以大放厥词了!?”

他声如洪钟,震地胡广喘着粗气难以回嘴。只是又有两个文官跳出来反驳丘福,武将这头也不示弱,跟他们大肆争吵,一时间宽广壮阔的奉天殿成了菜市场。

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朱棣倒是不以为然,只是斜靠着龙椅,捋着长髯看戏般地看着文武争吵。

包元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见为首的夏原吉,蹇义二人不置可否,显然是官场老贼了。

他虽然看不起丘福,但是此人话粗理却不粗。后世都说什么武主战,文主和,其实都是狗屁。

真正上过沙场,知道战场带来凋敝的武人往往是深知敌我双方态势的,往往主和的是武将们。

他们深知明明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的问题,若是非要轻言刀兵战争来解决,那一定是两败俱输。

所以古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往往是高谈阔论的文官腐儒,才是坚定的主战派。因为这些人只需要动动嘴皮子,有人去打,有人去死,赢了是他们决策有功,输了便一股脑扔在将领头上,何乐而不为?

就如同晚清时,甲午战争李鸿章等北洋改革派人留过洋,熟知敌我态势差距早已改变。是绝对不可轻言开战的,一旦开战很有可能失败。所以在甲午战争前的战和议论上,李鸿章是坚决主和的。cascoo.net

而饱读诗书,没有留洋,缺乏对外认知的保守派翁同龢等人却坚决主战。认为大清天朝上国击败一个区区四岛小国,不过是弹指既破。

可事实则是,翁同龢等人高谈阔论之下,北洋水师战败,北洋陆军自朝鲜一路败退回国,统率叶志超成为了替罪羊。

到了丢人现眼签字画押时,这大义凛然的翁同龢便消失无踪了,还是由李鸿章亲自去签订的条约。所以这主战的未必是忠臣,主和的也未必是奸臣。

包元乾深知这些腐儒给朝廷带来的灾难,绝不亚于什么土木堡王振之流。

如今靖难初定,百废待兴。大明虽大,也经不起连年征伐。这丘岳,李彬虽是武将,却比这些文人更加知道刀兵不可轻举,一旦失利江山则有倾覆之险。

而且他一个后世穿越者也明白,明成祖五征漠北也是在永乐七年以后才有的事。这七年朱棣自己也心知肚明,江山不稳,民生不起,怎可轻易对塞北刀兵?

“众卿家不必争怒。”

一声缓缓而来,虽然不大却平息了争吵的文武,这些文武争吵显然也是吵给朱棣看的,见朱棣发话了,自然也就闭上了嘴。

朱棣见文武吵地兴起,气氛正到时候便长声唤道:“今日文渊阁大学士包元乾,可否来朝?”

包元乾这回倒没像会同馆那般冒冒失失,他早便有了准备,抽下后颈插着的笏板,便自杨荣身旁走出道:“启禀圣上,臣在此。”

“众卿家何须面红耳赤,此人便是大同之乱的首功。”朱棣嘴角上扬,意味深长地看着满殿之臣道:“他对于鞑靼实力便最为烂熟于胸,不妨听他怎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