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成人冻死三十多个,孩子冻死二十多个。收尸的人来的晚了一点,险些阻碍了交通。你说工厂苛待童工,至少给他们饭吃还发工钱。狠一点的工厂直接就把孩子买过来,只供他们吃饭,还要他们无休止的劳动。
这些工厂也不容易。国家的发展需要他们,民族经济的振兴也与工厂息息相关。现在时局不好,工厂要想发展,少不了上下打点,这打点的钱就是一大笔,再加上税收,时不时还有政府专员打秋风。
还有外国工厂的挤压,你知道咱们国家工厂和外国工厂抢夺一个订单,常常送上上千大洋打点,也不一定能竞争的过。
没有订单,大批工厂倒闭。所以每一个工厂都是很宝贵的。成本和必要的支出是缩减不了,只能压缩劳动力了。
这世间哪一个人不苦,这小芳能找到工厂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你看平城那么多乞讨的孩子,一年四季饿着肚子,过了一个冬天,运气不好就冻死。他们的处境比小芳糟糕得多。
咱们平城连每年冬天冻死的孩子都没有办法,哪里有余力去管那些在工厂的童工呢?”
“爸,可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她一脸坚定。
“瑾歌心肠好,你想怎么做呢?”苏父笑着看她。
“只有平城的经济发展好了,百姓的日子才能过的更好。爸,我想开工厂。”
“你的工厂收不收童工?”苏慧揶揄的问。
“不收。”
“不收?你不收童工就有更多的孩子饿死。”
“我觉得孩子能不能生活的好的原因不在于自己,而在于父母。成年人有工作有工资,小孩子自然不会做童工。而且厂里一半利润我会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给各个工厂的孩子提供营养午餐,至少有肉有菜。”
“瑾歌想法不错,不过大学你不考了吗?”苏慧问。
“考啊,我现在做的不多,只能捐出自己的零用钱,爸,大姐,求你们慷慨解囊,我要把这钱交给简家的工厂,至少让孩子们吃的饭好一点。”
“哪儿能用你的钱,瑾歌,我在会议上说几句话,提一提报纸上的小芳,自然有工厂改变形式作风。你的零用钱还是自己拿着吧,生米恩斗米仇。那些孩子,过了一段好日子之后又要过苦日子,难保他们不会对你生出怨恨。”
“爸,我帮他们是为了我心安。”
“瑾歌,你还小呢,回头我和逸文提几句,换个工头,让孩子们吃的饱一点还是能做到的。”苏慧说。
“爸,姐,谢谢你们。”
“谢什么呀,一家人。”苏慧从苏父手中接过报纸看了一会儿,突然说:“瑾歌你也崇拜这个佚名吗?”
“没有啊。”她有些心虚。
“这个作者写的文章很有自己风格,只是写的封建妇人干嘛叫巧慧,都和我撞名了。”
苏慧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苏瑾歌越发不好意思,尴尬的嘿嘿笑,当时没想太多就选了巧慧这个名字,没想到和大姐撞了。
苏慧只是抱怨一下,见她笑就说:“你赶紧回去学习,我给你拿的卷子都做完了没有?”
“是。”她赶紧回到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