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看原文,根本不会知道原文里边句子是什么模样,他们只看了课本,甚至部分时间还会很茫然地扪心自问,‘这文章到底哪里出色了?’
很奇怪,南雅人那时候已经毕业,那时候幼儿园启蒙班都有‘葡萄’的英文,小学五年级课本不让写‘紫葡萄’,‘火烧云’,还有‘自奕资深教育人士’在评论区洗地...
按照正常人进度,五年级,正是11岁左右,只要用心一点,初中基本知识都能硬塞进去,至于几个字就认不清了?
几颗花生米,喝成这样?
如果没记错的话,魔都精英学校的小孩子是从幼儿园开始就阅读纯英文读物了,更上流的则是在学习同时培养艺术方面,可以看做是在‘修身养性’,培养气质。
好比新条院姐妹花,好比神宫姐妹花,她们的培育,是从小开始就有了卓越的领先。
她们的优秀,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从小教育’比较好的缘故呢?
不是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绝对是重中之重。
大到‘中流砥柱的数量’,小到‘文化根基的底线’...
说是什么职业,什么地方,什么位置,都必然会有那么一些蛀虫在内,都会有腐朽扎根儿的位子...
教育体制还整那一套就有点儿过分了。
要么‘形式主义’,要么‘人情社会’,要么‘世袭制爵位’...
南雅人不是在说‘老师不愿意去好好教学生’,有许许多多的好老师,他们是受人真心爱戴,受人真心尊敬的。
他喜欢‘罗大哥’同样能算得上是‘老师’。
只是因为出现了‘体制’,出现了‘程序’,出现了‘高低’,里边很多东西,就容易变味。
这一变味,扎根了,根扎深了,就不要拔了。
教育‘过程’之中,非常容易出现‘考察活动’,而这个‘考察’...
可以称之为典型的‘加工’。
事先通知好,什么时候过去旁听,什么时候过去考察,什么时候结束,在那段时间里边,老师会要求学生怎么怎么样,会要求那些学生回答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应该怎么解答...
全部事先演习一遍。
啊,这事儿当然不光是‘读书’...
要多熟悉,大家生活之中都是经历过多少次了。
小事大事天下事,事事可以往里边套。
那这个‘加工’过程的意义,何在呢?
为了那个荣誉?优秀老师?优秀班级?优秀学校?
还是说既然‘面子上’双方都过去了,那咱们就走个程序,不用实事求是了?
然而,实际,就是这么个情况。
‘小草莓’当初觉得有问题,真是因为她学的东西,与现实的真正表现的语气不一样,她才会纠正出来‘错误’。
南雅人根据的,是他自己的体验,来用‘求实’语气说出来的。
这不对,不能用,音响监督那一关大概率过不去。
唔...
‘加工’之后的‘真实’是错误的,而‘真实’之下‘加工’显得太刻意。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正如李狗嗨里边的剧情那样。
‘程序正义’,与真正的‘正义’,差距不是一点儿大。
而民众的看法,那些旁观者的看法,一直都是有变化的,有矛盾的。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只能做到保持自己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其他人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其他的说法,即便是自己的长辈,自己的父母,同样要保持‘疑惑’,秉承着一个‘探根究底’的基本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