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熙古已经为官数十载,若真是这样的人,不至于现在还是一个法曹参军事,更不至于名声不显于世。
不出陈佑所料,刘熙古回去之后立刻叫来自己的亲信,先是重申调查的事情保密,之后宣布暗中调查告一段落,只不过明面上的还得继续。
而陈佑,则继续游览周王陵。
灵王陵墓位于周山东北,因山为陵,位于周山最高处。
只不过数千年过去,就只剩下一个长了些许草木的土丘。
从土丘形状上还能看出这是一个覆斗样式的封土,顶部比较平坦。
除此之外,也就能让文人墨客怀古悲今一番。
陈佑转了一圈,除了感叹时间的力量,再无其它感想。
申时许,洛阳西南,一支车队绕过洛阳城朝周山而来。
“先生,山长真要给我们讲课吗?”
马车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掀开幕帘看了一眼越来越近的周山,扭头问车内的书院教员。
这一次书院北迁,愿意跟着书院来洛阳的教员总共有三十一人,且多是律、算二科的教员。经学院除了院长黄贤,也就几个被陈佑亲自招揽的士子愿意跟来。
而医学院,本就是负责编纂本草的那些大夫兼职授课,书院搬迁之后,医学院就算是关门了。
而学生,也就五十余人,除了一些想要搏一个好前程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赞同向往陈佑在锦官府的施政措施而跟过来的。
比如现在提问的范昌佑。
少年人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书中所说的“大同世界”,恰好陈佑的举措让他看到了幻想成真的可能性,于是就跟着过来了。
那教员揉了揉发酸的腰背,点头道:“魏祭酒言山长信中作此说法,想来不可能是虚言。”
见范昌佑还要问,他连忙打断:“左右就要到了,最迟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说罢,他自闭目休息,不理会范昌佑和另一个学生。
这一路上,基本上是一个教员带两个学生,一路上教学不停,虽然质量比不上平时,但好歹没让学生们的学业落下太多。
一面赶路,一面耗费心力教导学生,这些教员过得并不轻松,眼看要见到陈佑了,自然要养好精神。
又过了一阵,车队终于到了周山脚下,一道一人多高的石墙出现在众人面前。
沿着墙向前走,很快就看到一个高大的牌坊,上书“书院”二字。
是的,陈佑把前面的“泽润”二字去了,转而在门旁立了两块石头,左边刻着:学为君子温润如玉,右边刻着:师法往圣泽被天下。
车马停歇,师生们在魏仁浦的带领下下车,有序排好,教员一队,生员一队。
等在门口的汪弘洋迎了上来:“魏祭酒,詹事在礼堂等着大家。”
“有劳平远兄相迎。”
拱手施礼,两人客气几句,汪弘洋在前引路,魏仁浦领着众人跟着一同前往真理堂。
而车马仆役,则有仆下带着从一旁小门进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