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这一天,他收到了抚州叛乱已平的消息,当初投了叛军的那个临川县令留下一篇《何以救民》的文章后蹈火自尽。不过首举叛旗的那名抚州校尉却在临川令死后投降官军,石守信先是假意受降,趁其身边无人时暴起发难诛杀贼酋。
纵观抚州叛乱的整个过程,真正一心为民的或许就只有临川县令一人。不论是占据大义的周国朝廷,还是高举义旗的叛军,都不曾真正把抚州之民放在心中。
好在接手抚州的赵普目前还属于那种想要好名声的人,以江南西道安抚使的身份权知抚州事之后,直接把他在滁州那一套搬到抚州来。虽然给地主豪绅让利,却也让普通民众好过不少。
陈佑为长女取名“清韵”,旁人不知他这清韵二字是为了纪念临川令那篇《何以救民》。
长女出生后,陈佑稍稍加快速度,同时写信希望岳父李明卿试探官家对他的看法和安排。
这边陈佑在路上等待消息,那边赵元昌也在烦恼究竟该如何安置陈佑。
陈佑之所以被赵元昌一道命令就召回京城,主要还是他手中没有忠心可信的兵马,可也正因为如此,赵元昌并没有忌惮陈佑。
在赵元昌眼里,现在的陈佑不像以前那么好支使了,需要狠狠敲打,敲打完还是能用的。
此番降罪撤职算是敲打,接下来该怎么用就有了争论。
王朴的建议是把陈佑放到某个县去继续磨他的性子,而李继勋等人的想法却是趁着这个机会让陈佑闲下来,什么事都做不了。这时间一长,往日的情分淡了,陈佑或许可以起复,但想要威胁到他们这些人就比较困难了。
一时权衡不定的赵元昌最终没有再找宰臣,而是把杨子任找了过来。
杨子任目前在整理皇室藏书,带着一身的纸墨味走进观文殿,听了赵元昌的问题后,他稍作思忖后开口:“不知官家想要如何用长阳侯?”
赵元昌沉默一阵,轻声道:“或可令其辅佐太子。”
现在并没有立太子,杨子任猜测赵元昌近期是不准备让陈佑有太大作为,以便于太子驱使。
从这一点出发,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法子:“臣以为,不若叫长阳侯修书,日后作为一个文坛宗主,当可定国安邦。”
修书养望,所修的书质量数量都要够格,如此便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只要再稍稍限制甚至打压陈佑门生故吏的发展,数年下来就可以让陈佑空有名望而无实力。
等需要布局太子即位的时候,再把陈佑安排到东宫,借着陈佑的威望稳定人心。而陈佑那些门生正好可以成为太子即位初期的新皇党,待新皇站稳脚跟,又可以下手削弱陈佑势力制造平衡。
这就是杨子任所想的法子。
最重要的是,这般作为可以让陈佑成为备选项之一,而不是那种非他不可的元老重臣。真要是有了更合适的方法,完全可以让空有名望的陈佑一直修书修到致仕。
赵元昌心动了,这种用与不用全凭己心的感觉,正是他所追求的。
思忖一番,赵元昌道:“我欲令陈将明修一部类似于《通典》的巨着,涧西以为如何?”
杨子任笑着拱手:“周之佑可比唐之佑也。”
《通典》的作者名为杜佑,与陈佑同名。而且杜佑在通典编纂完成后不久入朝拜相,其中关联不可考究,但联系起来成为故事却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