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最多的还是税务监,理论上各州县税曹的人它都能调动。
所以,或许天下军州也可以设立一个肃政曹?
当然这话他不好直接说出来,故而只是旁敲侧击希望陈佑能想到这一点。
陈佑明白最大的限制不是人手,而是交通。
可惜现在交通不可能有太大发展,那么只能通过增加人手多线并进实现审核各州的要求。
不过,按照陈佑的计划,今天只要定下一个方向就行,具体事务可以慢慢讨论。
“任何事都有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
陈佑双手交叠放在身前,沉声道:“我在《军政四策》里面说过,发展农事,在四个方面:水利、良种、农具、经验。今天召集这次都堂议事,我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要‘凝聚共识’。
“所谓‘共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需要这么做,这就是‘共识’。如何叫天下承平、百姓富裕,我以为该通过发展农事,诸君可有异议?”
没人说话。
陈佑继续道:“要发展农事,前提是清田括籍,诸君可有异议?”
大多数人都把目光投向王彦川和窦少华。
肯定有人心里又不同看法,但是说不说出来,就看王、窦二人能不能站出来。
见王彦川似乎放弃了,李继勋有些着急。
“为了保证清田括籍的真实和准确,必须要加大对这一项的考课审核。诸君可有异议?”
终于,李继勋不愿再等,他直接质问:“敢问陈相,如若不相信州县清田括籍结果,前去考课审核的官吏又如何判断该结果是否真实准确?”
说完,他似乎松了口气。嘴角甚至带上些笑意:“换言之,是不是主持考课的官吏还得自己再调查一次?若如此,岂不是徒耗人力物力?此实乃劳民伤财之举!”
无需陈佑回答,吏部侍郎刘熙古出言道:“李参政久在密院,当是不知吏部考功之法。”
说着,他朝陈佑一礼:“平章,下官请以事例向李参政详解此法。”
“可。”
得到许可,刘熙古再次一礼,然后看向李继勋,朗声道:“假定考课濠州,可取沿淮诸州气候物产相似者为凭,按田莱荒治之迹,较户产登降之籍,验米谷贵贱之价,考租赋盈亏之数。如此,数州相差无几,可以其为真,若有差距多大者,则必有一伪。”
待他说完,李继勋久久无语,好一会儿才好似挣扎一般道:“若是此等诸州勾连,又当如何?”
刘熙古脸上似乎浮现出轻蔑的笑容,只是仔细看去又什么都没有。
他看了一圈屋内诸人,声音清朗:“且不说诸州勾连中书是否能察之,便是中书不知,吏部亦会同别地对比。”
“其它地方气候物产不同,又如何对比!”
李继勋好似抓住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