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这一幕也有些头疼,没想到只叫了三位大臣来就有三种说法,要是叫来十个人,那还不得有十个说法?
朱瞻基站在一旁听着这三人引经据典,各自争执不下,也有些脑袋大,可是偏偏他又插不上嘴,这三位大人说的那些书名,他别说看过,有些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正在这时,朱瞻基看到李如柏对着他招了招手,心中一喜,知道李如柏有了对策,于是急忙过去问道:“如柏兄,可是有了什么法子能够辨认这玉玺的真假?”
李如柏摇了摇头道:“传国玉玺事关重大,再说了几位大人学富五车都未能确定结果,我又怎么能够确认。”
朱瞻基听到这话心中隐隐有些失望,随即又问道:“那如柏兄你叫小弟来是何事?”
李如柏道:“你派人去收集、整理下这几位大人所提到的所有典籍成书的时间、何人主持的编撰,以及编撰人的背景,快快去,越快越好。”
朱瞻基有些疑惑,“如柏兄,这是何意?难不成你怀疑几位大人提到的书中的记录有假?”
李如柏道:“书假不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看写书的人有没有亲眼目睹过传国玉玺,你懂为兄的意思吧?”
朱瞻基更加疑惑了,正欲发问,却听李如柏催促道:“快去吧,别耽误时间了……”
朱瞻基只好将心中的疑惑咽下,走到朱棣身旁,将李如柏的话转述了一遍,然后道:“爷爷,孙儿怎么看不懂如柏兄的这番举动?”
朱棣却是明白了李如柏话中的意思,于是先吩咐王贺道:“听到了吧?还不快去准备。”
王贺应了一声,急忙退出了大殿。
接着朱棣又对着朱瞻基解释道:“既然传国玉玺却存于世,那么自秦朝以来,定然有不少人亲眼目睹过传国玉玺并且记录于册的,而这些人的记录,定然做不得假,只要确定了哪些人有机会见到传国玉玺,哪些人只是道听途说,自然就知道了真正的传国玉玺长什么样,印文是什么。”
朱瞻基恍然大悟,“就像是民间百姓间传闻爷爷您每日的饭菜都是窝窝头管饱,殊不知爷爷您每日也只是粗茶淡饭,因此要想知道爷爷您吃什么,查起居注官的记载便可,普通百姓的记载就算流传甚广,反而不可信。”
朱棣哭笑不得,不过朱瞻基举的这个例子也还算恰当,想了想朱棣又有些感慨的道:“想当初爷爷可不止吃过窝窝头……”
朱瞻基忽地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道:“爷爷,孙儿不是这个意思……”
朱棣蛮不在乎的摆摆手道:“罢了罢了,都是过去的事了。”随后又指着金幼孜三人对朱瞻基道:“去,你也去多听听看看学学,涨涨见识。”
“是,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