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章写的非常好,不过我更喜欢《霜月的记忆》,你为什么不多写些诗歌?”
杨子建听了苦笑,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遍地出产文学青年,男女谈恋爱,不甩几句诗歌、不扯几声王朔,都不好意思见面。
“你好,林站长。”杨子建淡漠地与林羡示意点头,他对林羡印象极差,每次借书,这位林站长总像债主似的板着脸,好像认为借书证办亏了,动不动就要责备他几句,什么把书弄折了,封面弄脏了,有事没事都要训斥杨子建几句,也就是当他出气筒,有时还故意刁难不借书。
不过他老婆长得非常漂亮,还生了四个女儿,并开了镇里唯一的录像厅,这倒这也没什么,但录像厅每晚必播放欧美爱情动作片,成了全镇许多男青年的生理启蒙圣地。
招呼打完,杨子建转身对那群大人道:“不好意思让一让,时间紧,我要带同学去采风,老师有布置写作任务。”
说完,他打算带同学从右边一条小巷子里进去,南塘镇的小巷有如九宫八卦般,相互连通。
“我们也跟着一起去吧,这位文化站长好像什么也不懂,连知县府邸是谁的都弄错了。”一个三中的带队老师笑道,“刚才那位张师傅差点要赶我们走,就因为站长居然说他的祖先姓李。”
林站长抹着汗水尴尬地笑道:“对不起,各位老师。我最擅长的是书法,是南剑市书协会员,我对历史不太了解。”
然后摊手介绍杨子建道:“但这位杨子建同学就不一样了,他初中就经常到我的文化站小图书馆里借书看,把我那里的图书全看了一遍,还把《南塘镇志》抄了一遍,非常勤奋。身为文化站长,我一直在鼓励他多读书看报,多学习多写作。初中时,他学习成绩全校第一,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奖。我还保留收藏着他的借书证……”
林羡一边给自己脸上贴金,一边替杨子建吹牛,毕竟杨子建是南塘人,又在文化站借书读报过,杨子建的文学成就,怎么说也有他林站长的一份功劳不是?现在杨子建越出名,他的“文化”培养之功就最高,因此为杨子建吹嘘就是抬高自己。
林羡越说越溜,仿佛自己真成了伯乐一样——
“杨子建同学考上南剑一中后,发表了《南塘风雨桥》、《南塘古巷》等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把家乡的美好描绘出来,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成为了南剑一中最优秀的……”
忽然想到周围都是杨子建的同学,担心把牛皮给吹破了,连忙住嘴。
汪滟当然要为她的“孔明”捧场,接口道:“杨子建同学是我们《橡树文学社》的主编,我们文学社通讯组昨天刚采访了城西派出所,写了一编报道,下周四就会报道,到时欢迎大家指正。”
火电厂的职工们立即叹道:
“天才出于勤奋,厉害!”
“果然是文学小天才,在初中就开始显露出才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