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老师。”杨子建微躬道,其实他更想要校长办的那台四通打字机,但想想那打字机用的是老式拼音输入法,对他这种n、l不分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还不如手写,而且这时代手写稿件对编辑也是一种尊重。
林老师大概看了几页,里面的文字内容平淡质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点头认可,正要往深看时,上课铃声响了,他把稿件夹进教案本子里,走上讲台。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现在翻到课本第40页,今天讲第一单元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上课时光飞速而过,转眼第二节下课了,然后门卫处就开始送来最新的报刊和信件。
“杨子建,你的信件!”秦师傅喊道。
杨子建冲到门口,接过二十多封信件,大多是“求笔友”的陌生来信,同时还有四笔汇款单,分别税务报、侨报、建材报和电视报的,总计有八十一块大洋——这个时代,一中老师的工资,一个月也才三百多块。
只是他现在没有身份证,去邮局取款,必须盖上学校的印章,有点小麻烦。
同时还有三家报社寄来的牛皮纸样报信封,这说明又有三件作品发表了。
“快拿出来看看。”林逸羡慕地叫道。
钱丽坐在后桌,也探头好奇道:“又是什么佳作,让我们拜读一下?”
在同桌、后桌的催促下,杨子建撕开信封口,取出样报,一份是青年报楚女编辑刊发的散文诗《塘溪四季风》四首,一份是南剑侨报刊发的《临水宫遐想》,还有一份是南剑建材报发表的《五百米浮桥,三百年春秋》,都是写家乡的文化散文。
看来这些报社编辑也挺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
林老师走过来,问了一下报纸的日期,就带着《燃犀奇谈》系列中的两篇小说稿件离开了。
这时汪滟也被吸引来,和钱丽、林逸一起阅读报上发表的文章。
操场方向响起了课间广播操前的进场音乐,以及值班老师在广播上大声督促的声音,班上的同学纷纷朝操场走去,杨子建也急忙催了汪滟他们一下,把样报收回来,直接塞到抽屉,然后和林逸小跑着冲向教室门口。
但是,班主任李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将杨子建给叫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