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两人“各怀鬼胎”的共同努力下,生日约会变成了“工作餐”。
杨子建与汪滟谈着橡树社刊排版、与校印刷厂交涉、对外发行之类的工作。社刊封面设计已经完成,一棵素描的橡树,顶处是林老师提写的“橡树”书法,右下角是两位指导老师、两位主编、全体社员二十三名编委,左下角是“编者按”等内容。
非常简洁,十五页加封面也就八张纸,非常薄,印数预计一百二十份,除了社员人手一份,就是全校各班一份,所有语文老师各一份,校长办、教务室、图书馆、学生会等各部门一份,再就是全市各所中学、所有报刊都寄一份……
“一百二十份够吗?”汪滟才发现,要办好社刊挺麻烦的。
杨子建敲着勺子道:“够了。不必印太多,我们现在只有二百块经费,省着点吧。而且,编排就让张怡敏来负责,她初中就办过校刊,发行也让多些社员去做,咱们只要发布命令就行了。”
汪滟眼珠一转道:“要不我们给工行也写篇报道,我妈妈会批五百块,比我的穷爸爸强多了。”
杨子建苦笑道:“拜托,橡树文学社可不能变成你们汪家的文学社,工行报道以后再说。下一期准备报道孟云的嘉福煤矿和林逸的家乡,叫什么村来着。”
汪滟有专门记录,记忆较深,回应道:“青峰村,种水蜜桃。”
“水蜜桃啊!”杨子建摸着下巴,有些犹豫。
“怎么了?”汪滟不解地问道。
杨子建为难道:“报道当然可以,但可能会对青峰村不利。你是不知道,农民伯伯虽然聪明勤劳,但目光浅短,干什么事都喜欢一窝锋而上,如果其它村的村支书看到青锋村种水蜜桃发财了,马上就会模仿,鼓动本村村民都去种植,然后南剑市会在几年内市场饱和,供大于求,水蜜桃会很快卖不出去,桃贱伤农!”
见汪滟对农村情况不太了解,他进一步解释道:“农村自实行联产承包后,允许开发自留山、自留地,南剑山多,因此到处开发果山果园。从八十年代开始,南剑市大量农民种植桔子、芦柑,都是一窝蜂而上,现在很多地方的桔子芦柑卖不掉,挂在树上烂掉,很多投入血本无归。我家就有十几亩,每年暑假去桔山锄草简直就是噩梦。现在青峰山转种桃树发财的报道一出来,其它村子肯定模仿。”
汪滟有些佩服地望着杨子建,没想到他思考问题这么深,但又觉得有些疑惑道:“那林逸怎么还想报道,而且昨天还跟我讲,他父亲已经同意了,只要报道出来,会给两百块的赞助金?”
杨子建摊开手道:“林逸父亲是村支书,他需要政绩啊。而且,这水蜜桃种植也瞒不了多久,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个村发财了,隔壁村子马上就会跟上了,乡政府也会写入总结报告里,甚至在全镇进行表彰和推广。”
汪滟有些迷茫了,她一直呆在由家庭和学校包围的象牙塔里,根本不知道社会会如此复杂,只要不犯法,好坏善恶根本就没标准,每个人都有私心,这种无序的私心,往往轻而易举地毁掉一种行业。
那么,橡树文学社也算是其中一个帮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