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春天,姜福康也去考了童生试,虽然县试和府试的名次都吊着尾巴上,但是也是童生了。
姜海特别开心,他个大老粗也培养出了一个读书人了,于是请了关系好的乡里乡亲特地做了个宴。
这下姜福宁要准备搬去县城里了,每天从村里去县里挺麻烦的,她打算租一个离店铺近些的房子。
每一位考上童生的的人都可以去县里的官学进学,付舟樾其实去年就可以去了,但是他怕搬去县城就更加不能见到姜福宁了,所以就一直等着姜福康考上。
姜福宁和徐氏说了要搬到县城里,徐氏也说很她们一起搬到县城,找个临近的屋子。
所以这几天姜福宁一直在在找房子,看了几处,姜福宁最合心意的是一个三进院。
从大门进去,便是前院,种了颗大树,树下有一口水井,水井四周堆砌了石台,地面上还铺了鹅暖石。
顺着鹅暖石铺着的小路进入内院,正屋坐北朝南,也是最大最长的屋子,中间是堂屋,十分宽敞,两边隔成了两间耳房,屋子不算多大,放了木床,一个普通的立式木柜,还有一个小木桌。
正房左侧是两间厢房,面积比耳房大些,里面也简单放了些家具,右侧则是一间厢房和一个厨房。
然后后面再进去,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三间后罩房。
整体看下来,除去一间中堂和一间厨房,还有八间屋子,但是没办法,人口多,这么多屋子也只是能住下。
屋子在北街,去店铺里脚程不过十分钟,正好隔了几家那还有一家也租售屋子,是个一进院,不过三间屋,但是徐氏和付舟樾两人够住。
看中了,姜福宁就去找了人签了契,姜福宁选的屋子太大,租下来一个月要整整三两银子,徐氏的那间还好,八百文一个月。
租好了屋子,姜福宁正准备着再装修装修,然后再住进去。
几个人正在堂屋里商量着买些什么家具,勤行抱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打开一看,慢慢都是铜钱,应该是近两年的积蓄。
姜海疑惑的看着勤行,“阿行,你把钱都拿出来干啥?”
勤行郑重的说:“我爹娘死了,海叔和月姨就是我的父母,你们可以代我去向福慧提亲吗?”
这是喜事,周氏自然乐意:“当然可以,孩子。”
没想到俩孩子感情发展这么好,福慧是周氏看着长大的,此刻周氏看着勤行有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姜海立刻去把黄历拿了过来,看日子,“你们想在什么时候成亲?”
“就是快些为好。”勤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马上要搬去县里,姜福慧怕和勤行难见面,就想和他尽早成亲,勤行自然很是愿意。
姜海指了指黄历,“下个月初三怎么样,好日子。”
周氏却觉得有些快,这就还有十天了,“是不是快了些,来不及准备啊。”
周氏想要给两人风风光光的办一场,自然要准备许多。
姜海一想也是,这喜服,聘礼都要准备。
姜福宁却说:“来得及,我们明日先去把聘礼买齐,后日请了媒婆上门,喜服这些买现成的,至于办宴,咱们就是开食肆的,到时候请些人帮忙就是。”
姜福宁大概知道为什么勤行这么急了,估计是姜福慧那丫头等不及,要和她们一起去县城呢。
姜海一想也是,立马拍桌定音。
姜福宁把钱盒盖起,“那这钱我拿走啦。”
姜海是把勤行当自己孩子看的,这聘金他们来出便是,孩子存的钱给他们小两口用吧,阻止道:“别拿勤行的钱,咱们有。”
姜福宁把钱拿走只是想给姜福慧添些东西,“爹你别管了,我有用呢。”
回屋时,和德却拉住姜福宁的胳膊,喊她一起去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