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小友,你刚才说有话要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甄武替杨宪指了一个方向,杨宪感激的说道,不过他也很好奇。
在他看来,甄武就是万能的,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甄武,而且甄武的父亲李善长的话,肯定要比杨宪管用的多,再加上朱标是朱元璋最信任的朋友。
杨宪很清楚,最后两件事,都是绝密,除非朱元璋同意,否则,谁也不会将甄武、朱标、朱元璋的真实身份说出来。
甄武却是微微一笑,道:“这件事情并不难,不过杨先生对这份邸报,有何想法?”
“《邸报》?”杨宪一脸的莫名其妙,不明白甄武要的是什么,为何要将这份奏折与他的要求联系在一起。
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报纸,因为是郡县制度,所以每一个郡县,都会在京城中设立一个官署,也就是所谓的“官署”,也就是所谓的“官署”,也就是所谓的“官署”,也就是“官署”。
他们的任务,就是将皇上的圣旨、圣旨、大臣的奏折,还有一些与朝廷相关的政治信息,记录在竹简和丝绸上,再由使者策马,通过秦王朝的邮局,送往各州。
而这份公文,则被称为“郡报”,可以说是一份不对外公开的报纸,从汉代到唐代,从宋到元,再到明代,都没有停止过,所以,杨宪对此并不陌生。
甄武说道:“老实说,我是想开一间书店,出版一份专供平民阅读的《王府郡报》!”
杨宪更是一头雾水,一脸狐疑的道:“官报上写的东西,高深莫测,我怕他们不会相信。”
杨宪的话已经很客气了,在大明,识字的人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最受欢迎的书籍,大部分都是用来考大学的经文,其次才是用来写小说的,比如西厢记,这些都是给那些未出阁的少女准备的。
甄武要开一家书店,出版一份邸报,杨宪虽然不懂商业,但也知道这是一笔巨大的亏本买卖,邸报只是一些有头有脸的官员才会去看,而一些没有当官的读书人,根本不会去买这些报纸来看。
“小友,你若真的想要开一家书店,老哥我可以帮你寻找到一种罕见的残缺书籍,等出版之后,必然会被抢购一空,而店铺的租金,以及初期的开销,都会由我来承担,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杨宪虽然嘴上说的很直白,但心中却在暗暗嘀咕,甄武虽然是个天才,但却是个小心眼的人,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要开个书店,却不知道,甄武给了杨宪一些建议,杨宪就会对甄武服服帖帖。
甄武却是不明白杨宪的意思,他笑了笑,道:“杨先生,你错了,我要开的是一份面向百姓的《官报》,虽然涉及到了朝廷的政事,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一些歌舞升平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小说家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小说家的故事,用最便宜的纸,卖出去的时候也不会太贵,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