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和鲁渊都离开了,罗贯中可能还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但张士诚登基之后,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反而变得沉迷于享受,最后,罗贯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太原,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了做官的心思,而是专心创作《三国演义》。
也就是这种经验,让他把《三国演义》里的那些精彩情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奇思妙想,兵戎相见的场景。
这一切,他都亲身体验了一遍,所以很有趣。
四大小说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真正的领军人物,《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是真正的土匪,杀人如麻,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是真正的将曹家从荣华富贵,一步步走向没落。
只是不清楚,这位吴承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将《西游记》给弄成这样呢?
学富五车,为皇族效力,这是当今读书人普遍的想法,特别是在这个需要选一位贤君,才能成为封王拜相的时代。
李善长无疑是遇到了一位英明的君主,朱元璋一统天下,麾下的将士们也都过得风生水起。
罗贯中就是其中之一,很难想象,当初他没有选陈友谅,而是选了朱元璋,会是怎样的结果,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罗贯中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这一点从他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就能看出,他在北方战败之后,依旧忠心耿耿,宁死不屈,绝不投降。
因此,哪怕是离开了张士诚的军队,他也没有丝毫要加入朱元璋的意思。
否则的话,以罗贯中的才华,再加上之前与朱元璋交手时的表现,朱元璋未必不会重视他,甚至,凭借着他的“改邪归正”,朱元璋很可能会将他当成一个榜样,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不过,以他的高傲,就算明知道朱元璋是一代英明神武的君王,也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服软。
或许在那个时候,罗贯中并没有喜欢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有喜欢上他,两个人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如果甄武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那么甄武请罗贯中为他写作,那么罗贯中或许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因为他早就将这本书当做了自己毕生的追求。
只可惜,甄武的父亲就是李善长,而罗贯中对于朱元璋都没有太大的好感,对于已经成为了敌人,并且成为了王拜相的李善长,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好感了。
李善长做得越好,不就越显得他输了吗?
同样是谋士,同样是跟随主子征战四方,可如今你成了韩国公爵,成了大明宰相,而我却成了一个还要为妓女写稿、生活在养老院里的酒徒?
甄武一眼就看出了端倪,随后他就看到了罗贯中那张冰霜般的面孔,顿时就慌了神,他很想找个什么好的方法来化解,但他也不好和对方明说。
“我是你唯一的希望,我要是不给你钱,你就只能过一辈子穷日子?”
不过,转念一想,甄武也就释然了,罗贯中之所以会选择甄武,不过是他的冲动罢了,有的是机会让他好好考虑一下。
这样想着,甄武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说道:“你真的不打算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