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武皱了皱眉头,说道:“我没有。”
柳清薇闻言“啊”了一声,旋即不解地问道:“这首词应该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这首词写的如此潇洒,如此洒脱,想必也是一位真正的大诗人吧!”
甄武皱着眉头,这首诗,他记得有一天,在一座锦绣楼中,有一个罗姓醉汉,口中喃喃自语,他总觉得有些熟悉,回到家中,就将这首诗记了下来,但却没有想到,这首诗,竟然是一首老醉汉吟诵出来的。
听到柳清薇的话,他疑惑道:“为什么不是先贤所写?莫非你没听说过?”
柳清薇想了想,果断摇了摇头,道:“我也看了不少诗词,但这首诗,我还真没看过。”
柳清薇微微一愣,旋即展颜一笑,道:“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先贤留下的诗词数不胜数,谁也不敢肯定自己都看完了,想必是在什么典籍中看到的。”
甄武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也觉得柳清薇说得没错,这年头可不是什么资讯发达的年代,典籍与文明的延续一直都是一个大难题,不知有多少诗词已经湮没于时间的长河中。
不过甄武总感觉这两个字有些眼熟,应该是前世看过,那就说明这两个字,应该是在后人中留下的,柳清薇应该没听说过才对。
“难道是那个老家伙自己弄出来的?”
甄武想到了当日在福乐楼中遇到的那个醉汉,那个醉汉,那个醉汉,那个疯狂,那个猥琐的样子,实在不太可能是那种人。
“只有我才知道,这场大梦,到底是谁第一个醒来。”
甄武将前半句吟诵了一遍,旋即他的脑海中便是浮现出后半句。
“一觉醒来,天色已晚。”
甄武将这句话拼凑在一起,只觉得这句话很耳熟,他突然想起,这句话,似乎是说给诸葛亮听的。
仔细一看,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画面,那是刘备三次拜访他的时候,诸葛亮从午睡中醒来,念了一遍这幅画面。
甄武顿时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一样,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首诗虽然是出自诸葛亮之口,但其实出自罗贯中之手,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的《定三分亮出茅庐》中,描述了诸葛亮清心寡欲,清心寡欲,睿智睿智。
难道说,这两句话都是出自罗贯中之手,而喝得烂醉如泥,衣衫不整的罗家老人,就是罗贯中?
放眼天下,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朱元璋,朱棣,王阳明,张居正等寥寥数人。
但要说人气,这些人的人气,恐怕还不如罗贯中。
明代的历史,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短,更不要说清代了。
可是对于罗贯中来说,他的《三国演义》实在是太受欢迎了,不仅仅是四大经典之一,而且还在国外,甚至在东亚的汉人文化圈里面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你可能不认识朱元璋,可是你提起诸葛亮、关羽、曹操,你还是能够说出一些事情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