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所有机构、人名均为瞎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时间倒退到周一。
AMC编辑部。
汤姆是一名普通的编辑,主要负责技术审查。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数以百计的投稿里,挑出研究方向合适,格式也没有明显问题的论文,提交给上面的副主编。
每周第一天,都是他最忙的时候,毕竟投稿的人可不会管编辑部是否放假。
下午3点。
正当汤姆在电脑前,埋头奋战的时候,隔壁的同事忽然推门进来。
“老兄,拜托你,只有你能帮助我了。”杰瑞表情夸张。
“怎么了?”汤姆温和地问了一句。
“我家那位打来电话,说人已经在医院了,可能是预产期提前了。”杰瑞激动之下,眼珠子都红了。
“哦,那我先提前恭喜你喜得贵子了。”汤姆笑眯眯拍了拍杰瑞的肩膀。
杰瑞稍微镇定了些:“谢谢你的恭喜,不过……我这边还有几十份稿件,已经积压了一段时间,如果再不审核的话……”
汤姆摇了摇头,爽快地说:“没关系,你先回去陪伴该陪伴的人……这几天如果你没办法兼顾工作,我可以在做完自己这份儿后,顺便帮你看看。”
“那实在太感谢了!”杰瑞十分感动。
“没关系,小家伙出生后,我们再好好庆祝……”
打发走杰瑞,汤姆继续自己的工作。
一个多小时后,时间邻近下班。
汤姆喝了杯咖啡,关上了自己的电脑,然后来到隔壁,坐到了杰瑞的电脑前。
打开“普通来稿”文件夹,发现里面竟然有二百多个文件,他不由得摇了摇头。
能积攒这么多未审核的论文,说明近一段时间,杰瑞是真的挺忙。
杰瑞的习惯,是将所有稿件分成两类,分别放在两个文件夹中。
“值得关注”中的来稿,都是来自于业内名人或资深投稿人。
而归类为“普通来稿”的,一般是普通研究者,或者学术界新人。
后者的论文,通常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杰瑞会优先审核“值得关注”中的稿件,尺度上也会比较宽松。
而“普通来稿”他有时间才会细看,如果积攒的稿子过多……
那就十分抱歉了。
不能说应付了事,但至少不会特别精心。
在汤姆看来,这么做其实有点不够公正。
而且,不管投稿者身份如何,身为编辑,怎么也得过目一遍,先看谁的还不一样?
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也轮不到他人指责。
汤姆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件。
这么多论文,剩下这点时间,自然不可能全看一遍,只能先看几篇比较短的。
所以,接下来,他先按文件大小,排了一下序,然后双击第一个图标。
文件打开。
“《感知机:大脑信息存储和组织的概率模型》。”
汤姆先扫了眼标题,然后仔细往下看。
作者的名字是Jiang……Han?
没印象,看来不是什么有名的学者。
嗯,放在这个文件夹里,果然很符合杰瑞的习惯……
看拼写像是华人……果然。
咦?来自一个高级中学,这可比较少见了。
也许是替别人发稿?
还是最近比较常见的民科?
一边看,一边思索。
这一篇论文,首先从格式上看,并没有大问题。
然后,研究方向虽然不是热点,但也算符合刊物的定位。
至于学术方面的内容……
其实一般来说,如果是太前沿的东西,汤姆并不保证能看懂多少。
毕竟脱离科研一线不少年,很多新近出现的概念,顶多能算一知半解。
正因如此,才会诞生同行评议制度……
可汤姆读着读着,忽然惊奇地发现,这一篇论文,他好像能看懂!
从头至尾,几乎没费什么脑筋,就完全看懂了。
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写作水平高,能将复杂的问题,讲述得深入浅出,以至于非专业的人都能看懂?
并不。
一般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作者的研究领域,不够精深,没能触摸到真正的领域前沿!
当然,论文是否有价值,并不归汤姆判断。
所以他只是摇了摇头,然后就按照工作流程,将这篇论文转移到了“待提交”文件夹。
然后继续审核下一篇……
一连审核了10几篇,毙掉了其中大部分,然后将幸存的3篇论文,打了个包,通过内部工作网络,提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