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阳县令张大人是个比较体贴民生疾苦的,见有些父母的作为实在残忍不像样,他就自掏腰包买了那些遭遇不好的小姑娘。
买下来的好多小姑娘其实并不符合上头的要求,有些根本不是九岁,七岁八岁甚至十一二岁的大有人在,符合要求的要送进京,这些年纪不符合上头要求的,就被送到县里的救济所里当帮工,只要人勤快些基本都有口饭吃,也不至于挨打挨骂,若是再机灵一些,再救济所说不得还能学些手艺出来。
所以这些小兵们都觉得找了这么多小姑娘了,那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而且这些小姑娘到底是干什么用他们都不是很清楚,因为他们军中流传是说国师要童男童女做法事,这些小姑娘都是做祭品的。
大部分当兵的还是有良心的,觉得用这活生生的人做祭品,多少有些丧良心,所以能少抓两个,就少抓两个回去。毕竟整个大庆这么多人,他们也挨家挨户问过了,带了这么多人回去,就是漏一两个,上头那些大官们还能亲自到乡下来问吗?
所以余鱼也是运气好,这事儿又这么过去了。这回遇到来办这个差事的将领似乎也是个实打实靠实力挣到的功名,手底下的兵也都还算守规矩,没有给余家带来什么大麻烦。
不过余根生知道是这些兵都是那位族老叫人喊来的,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当下到族里闹了一通。
余根生在祖宗面前大哭委屈,表示以后中元节他可以全部操办了,从七月十一到七月十五请族人吃五日的席面,但是往后给族里的东西都要公示出来,往后族学的资助银子也不出了,那些挂在余玉名下的祭田也还到族里来,不能不明不白做了好事,结果还被人当冤大头。
这些年余根生往族里捐了不少银钱粮米之类,几位族老多多少少是昧下过一些的,余根生也知道,但是族中大小事情都要几位族老具体操办,他们也却是辛苦了,只要不过分,余根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族长听余根生这么说,只觉得一个头有两个大,心里对那位不开眼的族老更是不满。
族里那些族老仗着辈分大从余根生手里要好处也不是头一回了,但是三太公四太公几个是余根生这一支还没出五服的长辈,有他们俩在这,那些隔得远的族老便不好太过分。
族长忽然有些后悔,当初他也是怕余根生家里发达了以后不服他,所以有意纵容几个老家伙为难余根生。
这一年一年的,余根生将这些老东西的胃口喂大了,现在竟不开眼的要动余鱼。
整个余家村谁不知道余鱼就是余根生的命根子啊!
人家为了小女儿可是宁愿背上不孝顺的名声分家分户的!
族学若是没有了余根生的资助,要办得这么好这么大是绝对不可能的。若是没有了族学了,往后余家村怎么可能还有如今在十里八乡这样的名声地位?
现在周遭的村里,多少人送自家孩子到余家村来读书啊?
余家村已经成了‘书香礼仪’的代称了。
若是得罪了余根生,往后余家村还是要回到以前的模样去,族长是万万不愿意的。
所以在族长带头谴责下,还有一众受了余根生的好处的村民的声援下,那位族老失去了族老的地位,以后族里有什么大事儿,他再也没有资格参与商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