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她经常被称作世界。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有机生命包括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由90多种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地壳的结构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陆壳和洋壳。
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层,下部为硅镁层。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平均厚度为35km,高大山系地区的地壳较厚,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地壳厚达65km,亚洲青藏高原某些地方超过70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6km。
洋壳主要为硅镁层,平均厚度为6km。大洋地壳很薄,例如大西洋南部地壳厚度为12km,北冰洋为10km,有些地方的大洋地壳的厚度只有5km左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
一般认为,地壳上层由较轻的硅铝物质组成,叫硅铝层。大洋底部一般缺少硅铝层;下层由较重的硅镁物质组成,称为硅镁层。大洋地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