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近东地区,人类由原本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基本定居生活,不过这种定居生活经历了长期地适应过程。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村落,从中出土了石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蜗牛、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物。这说明该处是一个正处于过渡时期的定居点,此处的人们在初期尝试种植和畜牧的同时,继续保持着原本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7000年--前6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多处繁荣的文化。
1、欧贝德文化:公元前8000年左右,欧贝德人的祖先驯化了动植物,他们饲养牛等牲畜,并从事渔猎活动。欧贝德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已掌握了先进的人工灌溉技术,学会了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农作物。盛行铜、石材、木材的交易。这里的小城镇多以神庙为中心而建,但遗址中发现的居住房屋构造简单,除苇棚外,有的也用土坯建造。在埃利都遗址、乌尔城址、欧贝德遗址中,均发现欧贝德文化的墓葬。墓圹呈方形,葬式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但也见有若干合葬墓,有的在死者身上撒赭石粉或在头部放一赤铁矿石。幼儿则葬于陶器之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屈肢葬例,显示出较明显的地方特色。
欧贝德陶器以半球形小碗及奇异的几何图案装饰最富特征。陶器主要为素面的粗制陶和彩陶。晚期出现轮制陶,器形有高脚杯、瓶、碗、椭圆形大盘及流前端外张的带流陶器。彩绘多为黑、绿、棕色单彩,纹饰母题以动物、植物、几何形图案为主。除陶容器外,其他陶制品有纺轮、饰物、人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现有陶镰、陶斧。欧贝德文化的遗物还有石锹、石矛、石片、骨锥、骨镞等。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少量印章,个别遗址出土有铜制品。墓葬中发现有红陶制人物小雕像,均为裸体,头部呈蜥蜴状。女性雕像大概象征母亲女神;男性雕像的臂、肩、胸部有很多泥丸,左手执一小杖,它的出现标志着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的过渡。
2、哈苏纳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年,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
哈苏纳文化,其显着特征是有刻纹陶和彩陶。器形多矮颈球体罐和钵,彩绘为红色或黑色,纹样简单,仅见人字纹和三角纹。居民种植大麦、小麦等。已知人工灌溉,饲养绵羊、山羊、牛和猪。工具多石镰和石斧。遗址中房屋密集,反映出文化的繁荣。当时流行女性崇拜,出土有女性塑像。还发现不少玉髓珠串及印章等。哈苏纳文化,西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哈苏纳文化的显着特征是有刻纹陶和彩陶。器形多矮颈球体罐和钵,彩绘为红色或黑色,纹样简单,仅见人字纹和三角纹。居民种植大麦、小麦等。已知人工灌溉,饲养绵羊、山羊、牛和猪。工具多石镰和石斧。遗址中房屋密集,反映出文化的繁荣。当时流行女性崇拜,出土有女性塑像。还发现不少玉髓珠串及印章等。
3、哈拉夫文化。约形成于公元前第6000年末,晚于西亚新石器时代的哈苏纳文化;约在前4400--前4300年间为欧贝德文化所取代。哈苏纳文化的年代为前5500--前5000年,欧贝德文化的年代为前4300--前3500年,因此哈拉夫文化的年代可确定在前5000年--前4300年之际。位于伊拉克摩苏尔市以北、底格里斯河东岸6公里处的阿尔帕契亚遗址是哈拉夫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
哈拉夫文化是西亚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一种新石器文化,即陶器文化。整个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亚美尼亚的交界地带星布着各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而叙利亚库尔德斯坦哈塞克省的哈拉夫遗址无疑是其中最着名的之一,因哈拉夫文化而广为人知。随着考古的深入,人们发现该种文化广泛分布于整个大美索不达米亚和东土耳其,最重要的考古遗址则位于伊拉克摩苏尔附近的阿尔帕契亚丘,但哈拉夫文化之名出于习惯予以保留。
哈拉夫文化的人群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技术(石基础、泥砖),用于建造普通房屋,因此哈拉夫文化很可能已经发展为一个定居农业社会。另外还发现了一个平面具有长方形前厅与圆形内厅的遗址,可能是最早的陵墓等仪式性建筑。
哈拉夫文化彩陶发达,器胎薄,在奶油或浅黄色泥釉上施黑、白和橘红色线条,描绘几何形图案或人、鸟形象,富丽精致。村落临河傍水,村内房屋密集,常见圆形房子。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也进行狩猎。制作石器的技术高超,不仅会切割石料,还会钻孔。装饰品有石制的牛头雕像及双斧形、鸟形垂饰等。已出现铜器。该文化在初始阶段,与安纳托利亚的新石器文化、铜石并用文化以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阿穆格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哈拉夫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陶器。
4、萨迈拉文化。是西亚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底格里斯河支流小扎卜河沿岸及以南地区。年代约当公元前第6000年后半至第5000年。晚于哈苏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