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志深知,这个时代(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有着其内在规律,由于地势的原因,北方统一南方、西方压制东方是常态,是大势所趋。
因此,由北向南一统天下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迟迟不能统一,是因为没用对方法。
而这个方法,后世许多王朝给出了答案。
后世的北方王朝是如何吞并长江以南地区的?
南北朝时期的统一战争,最后归到了隋对南陈的攻伐。为了攻灭南陈,隋文帝杨坚首先击败了北方边境的突厥,巩固后方。
而后,隋朝采取了水陆并进攻打南陈的策略,而非仅仅水路强攻。
统一北方后,隋文帝持续修筑长城,巩固北方边防,同时派杨素攻略长江上游蜀地,收服西梁,从而拥有了从长江上游进攻南陈的条件。
经过数年精心筹备,隋文帝派出八路大军,从长江上中下游齐头并进,水陆皆出,仅仅两个月就攻破南陈,结束了南北朝乱世,一统天下。
原时空里,晋灭吴之战也是如此操作的。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二十万灭吴,分水陆六路并进,直取建业,至280年三月一举灭东吴,仅仅耗时四个月。
作为对比,原时空里的曹操在自己后方未稳、且没有占据长江上游、无法水陆并进的情况下,轻敌而进,仅靠水军一路攻吴,以其之短(曹魏兵士不善水战),攻彼之长(东吴水军独步天下)。赤壁之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时空里另一场知名战役夷陵之战中,刘备倾国而出进攻东吴,结果被东吴以少胜多击败。夷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和赤壁之战极其相似,蜀汉与东吴同有长江天险,刘备虽占据着上游的地形优势,孙权也有坐拥三洲之地纵身优势,相互之间并无绝对差距。
而长江中下游处在东吴和曹魏的控制下,蜀汉受限于水军不锐,只能舍弃水战,从上游以步兵强攻,在东吴和曹魏默契停战的局面下,蜀汉很难攻破东吴的防线,更别提突破纵深直指建业。
受时代所限,曹操和刘备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而后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才逐渐总结出了战争规律。
程远志一直都认为,自己后世来客的身份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大的外挂。
虽然他此刻并没有占据蜀地,但却能轻松布置出水陆并进,多路齐攻的场面,因为江东四郡已经在他手里。
虽说孙权的水军战斗力依旧独步天下,但魏国水军经过多年筹备训练,也已经具备了想当高的战斗力。
最关键的是,程远志还可以借势,借刘备东征的势、借五溪蛮不服孙权统治的势,制造出内外夹攻,多路齐出的局面。
当然,这只是计划,落到实处还需要一步步来实施,当务之急便是说服沙摩柯弃刘投魏。
思及此处,程远志忍着对老虎的恐惧,下马上前说道:“若与刘备联合,实属自取灭亡,还望大王三思啊。”
闻言,沙摩柯朗声大笑道:“你们汉人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喜欢攀比,你王定是见刘备与我联合而实力大增,这才派你来游说于我!你说是也不是?”
程远志看着沙摩柯胯下那只老虎拿一双铜铃大的虎眼,毫无感情的注视着他,心里忽然有些发毛,手心冒冷汗,腿肚子都有点发软,唯恐这大家伙突然暴起,给他来个“嗷呜”套餐,一时间,满腹经纶和绝世口才也不太灵光了,张口结舌道:
“这……这个嘛……理论上是这样子的,实际上我王是在为大王着想,对,为大王着想!”
沙摩柯看着他那理屈词穷的样子,面色一沉,驱使着老虎往前行了一步,问道:“既然你王说我与刘备联合不妥。好,那你且说说有何不妥?今日你若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本大王决不轻饶!”
程远志望着面前斑斓猛虎的獠牙,腿肚子都有点抽筋了,连忙后退几步,迅速组织了一下言语,道:
“今孙权强而刘备弱,魏国则比孙刘两家加起来更强,大王舍强而联弱,若不胜,岂非自取灭亡?”
沙摩柯闻言一怔,沉吟片刻道:“有道理,说下去!”
看来这个理由不够……程远志继续说道:
“孙权经营交州及荆南日长,根基已稳;刘备方入蜀地不久,民心未附,若等其发兵东征,最少还要两三年,在这期间,倘若孙权来攻,大王该如何应对呢?”
“而我大魏战将千员、雄师百万,随时可以发兵来攻打孙权,救五溪蛮于水火之中。”
“两两对比之下,弃刘投魏方是正途,不知大王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