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五斗米教”称呼由此而来。
原时空里,到了张衡的儿子张鲁当天师的时候,曹操再也忍受不住,亲领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希望能够招抚这股人马,解决天师道教徒众多的问题。
在张鲁的弟弟张卫初次抵抗失败之后,张鲁无奈,只好投降。
考虑到天下未平,诸侯还余三四个。曹操攻下汉中后,也没有为难张鲁,而是采取了安抚策略,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为列侯,并让自己的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一个女儿。
对于那几十万“米贼”,也就是教众,曹操也只能采取分化策略,愿意当兵的编入其他部队;不愿意当兵的,遣散回家,任何人都不准继续在汉中聚众成教!
但即使如此,天师道仍旧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并在之后几十年里,潜移默化的发育起来,并最终推动了政权轮替,朝代变幻。
原时空里,以曹操、刘备、孙权所代表三国新势力角逐了半个世纪,最终并没能取得胜利,而是被大贵族、老贵族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给夺取了天下。
老贵族最喜欢干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从政策上的改革,也不是开创一个新时代,让平民百姓都能得到好处,而是守旧不化,延续旧有实力、门阀世家的利益。
所以,当司马炎的西晋王朝建立之后,门阀遍地。以前被曹操巧妙化解的“五斗米教”,经过数十年的悄悄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大的民间组织,正式被官方承认为“天师教”,成为一个合法组织。
当然,天师教的教义核心仍旧是“五斗米入教”,入教者需要缴纳一大笔财富。
由于天师教的影响力太大,晋王朝中甚至许多权贵都加入了“五斗米教”。像赵王司马伦的佞臣——向石崇讨要小美人绿珠的琅琊人孙秀,以及后来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等等,都是五斗米教的教徒。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身为“天师教徒”的孙秀祸乱朝纲,才致使西晋王朝二世而亡,晋元帝司马睿东迁建康,开始了“五胡乱华”陆沉三百年的悲剧。
此后不久,孙秀的侄子孙恩,又带领五斗米教的部众,起兵反抗东晋,虽然最后兵败跳海自杀,但“天师教徒”孙恩发起的卢循之乱,无疑给了刚刚有一点起色的东晋王朝重重一击。
纵然五斗米教的危害性如此之大,但每一任当政者都不以为意。
没过多久,宋武帝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五斗米教又开始合法化了。
同时,又一个五斗米教的教徒——浔阳郡督邮刘云巡视彭泽小县时,想捞点好处,县令陶渊明当面斥责后,弃官而去,并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心中的道教,就应该是老子、庄周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归隐山林。而不是五斗米教这样,受黄老学说影响,打着道家的旗号,积极的入世做官,招摇撞骗,愚弄下层小民跟着反抗朝廷,或者成为始作俑者“捏造历史事实,捞取政治资本”的无耻手段!
作为朝廷官员,加入五斗米教的动机,本身就是不纯洁的。
一个道教教徒,不去念经,而整天想着争夺天下,是不对的。
……而这,也正是程远志的忧虑之处。
由于这个时空里张鲁投降后日子过得很好,天师教发展太快,此时已经遍布天下,教众数以百万计。
有些势大难制了……
该怎么处置这个烫手山芋呢?
程远志久久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