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回新郑的路上,不时的就能看到沿途耕地里躲避的农人。没辙,数千大军加上万余楚军俘虏,队伍蔓延好几里,什么都不用做,只路过就够骇人的了。
这会的气候比后世温暖,春耕也早,早在大半个月前就该开始了。但因为附近战乱频繁,加上之前楚军把附近很多地方粮种搜刮作了军粮,结果附近的春耕就耽搁了下来。
如今智朗算是明白了,不怪各国称楚国蛮夷,实在是楚军军纪本就拉跨的很。联军占据的几座城池,栎城周边是被影响最大的,牲畜跟粮草被抢走了很多。
其他中原诸侯,喜欢讲究个道义名声,倒还算收敛。
而楚国嘛,人家对周天子定下的那套规矩,向来只认对自己有利的,称王不说,当初楚武王还喊了句:我蛮夷也。这话说的时候是痛快,但名声也完了,后来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各国中,楚军的扩张欲也很大,其他诸侯攻打别国好歹找一堆理由,楚国倒好,很多时候连借口都懒得找,灭掉的小国更是不计其数。
智朗骑马走在大路上,路边就是耕地,多数是搁置状态,有的只耕到了一半,一看就知道是受到惊吓突然撂下的农活。
他的眉头紧皱起来,如今这里被智氏接手,那就不能不管。至少得把春耕完成,不然来年又得调粮食来救济。
突然,他朝一旁的传讯兵说道:“去,把计吏找来。”
不久,一个年轻军官骑马赶了过来,他就是军中的计吏,掌管粮草物资的调配。
“如果粮草只需撑到今年秋收,几座城池存粮能调拨出来多少?”智朗说道。
计吏心中计算一阵,很快说道:“禀宗主,若大军撤走大半,能调拨十万石。”
智朗点了点头:“等到了新郑,你去把当地受战争影响的人口核算一下,再计算到秋收需要多少粮食。”
“唯。”
下午,智军终于赶到了新郑城外,而就在这时,魏军也已经在城外驻守了好几天。
栎城之战,智朗并未让魏军参战,其中有大局已定不需要太多兵力的缘故,也因为试验新的攻城策略而不想被魏军知晓。
大家都明白,智氏跟魏氏只是表面盟友,实质上互相都抱着戒心。就像这几日,城内智军一直在相当高的戒备等级,针对的就是城外的魏军。魏军驻守在北门,但新郑城只开南门。直到看到智朗率大军返回,城内这才调低了戒备等级。
一队传令兵先走一步,在城内外各处散布着捷报,当然了,这个消息早就传了回来,但此刻仍是激起了士兵们极大的热情。原因无他,在楚军也被彻底击败后,意味着战争到了尾声,大家都能回家了。
战俘安置在了城外,智朗特意绕到北门,迎面遇到了魏斯跟任章等人。
“听闻执政在栎城大捷,此战之后,执政威名各国皆知,可喜可贺啊!”任章满脸堆笑,隔着挺远就朝智朗行礼道。
一旁的魏斯挤着个不情愿的笑容,也跟着拱手行礼。
智朗并不下马,也笑着说道:“两位的诚意我收到了,这不只是智氏的捷报,也是晋国的!”
等两人到了近前,他接着说道:“郑国的战争结束了。两位,准备一下吧,我们明日班师。”
“明日就班师?”任章有些迟疑。“会不会太匆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