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地里的活不算多,也算农闲。几天内,智朗突然连续发出了数道命令,说是要在各地大兴土木,全面重修城外乡遂等聚居区的房舍。
相应的,一同推出的还有一项政策:只要参与其中者,就有积分,可按积分抵扣换房子的钱财。等到修筑完毕,多数人不用花钱,就可获得一座新的房子。
智朗还特意让人印刷了规划图,发到各地以作动员。按计划,修的新房子将用土坯墙跟瓦制屋顶结合,水井、茅厕、粮仓及一应生活设施都齐全,远不是那些茅草屋能比的。
此外,作为配套工程,所有连通的道路也将重新修整平坦。
这项政策一经发出,底层庶民倒是热情响应,纷纷报名。不过,这次有些特别的是,智朗的这些命令不止发到了直属他的那些县,连大夫们的封邑也一并送了命令过去。
而那些大夫们还算听话,也不愿在这样的事情上闹别扭,虽说有担忧计划太庞大的,但也响应了起来。
没过多久,整个智氏就成了大工地,首先是砖瓦窑一个接一个的冒了出来。
不过,紧跟着的问题是,就算有许多免费的工人可用,但很多东西是不得不花钱的,比如工匠的工钱,再比如工坊提供的产品。
很多人开始担忧,智朗哪来那么多钱?
不过,随着工程进展,屯留那里支付钱款还算爽快,也就打消了不少人的疑虑。
而智朗的钱从哪来?这就不得不提一句如今智氏的货币了。前不久,智朗收回了各地的铸币权,并全面推广铜币,接着推出了货币兑换业务。用铜币置换各地的原有青铜币,而按照铜含量来说,铜币的币值偏高至少一倍。
收回来的货币,又被重新冶炼提纯成铜币,结果就是智朗从中获得了大量铸币税。更别说,薪地的造币工坊冶炼技术发达,铜币产量还极高。这么两边一增,结果就是智朗手中积攒了巨量的钱财,正好趁这个机会全花出去。
钱够了,接下来就是扩张产能。
砖瓦窑需要燃料,恰好智氏有的是煤矿,于是采矿业鼎盛起来。修筑房屋需要木料,于是伐木工具需求剧增。运输建筑材料需要车驾,相应的车辆的需求也剧增。
仅仅这一项工程,整个智氏的各项手工制造业需求翻了好几倍,就连纺织业也因为衣物磨损而需求大增。需求是大了,但物资供应也短缺起来,于是家有资财的豪富之家纷纷兴办工坊,吸纳了大量贫苦庶民。
紧接着,智朗提高了对工坊跟各种商业活动的征税比率,财税收入也跟着剧增。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经济立刻成了良性循环,大兴土木之下,反倒出现了繁荣。所有人手里的钱都在增加,但却不知道多出来的钱从哪多来的。
转眼到了盛夏,各地的工程热度稍歇,但也只是稍歇而已,仍是在清晨跟傍晚加紧施工。
“宗主,这是上半个月的开支。”杞仲拿着一份账册,忧心忡忡的走了过来。
智朗只好放下手里的公文,接了过来。
“这么快就过五万铜币了?”看了眼,智朗有些惊讶道。
“不止!这还只是上半个月的,现在开工的地方越来越多,下半个月支出至少又要增加一半。等下个月,怕是要过十万铜币,太多了!实在太多了!”杞仲说着,手都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