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重生项羽一统天下 > 第一十一章 汉承秦制

第一十一章 汉承秦制(1 / 2)

 推荐阅读: 天武传说之神与魔 快穿:跟着BOSS毁灭世界 超神学院之虫族主宰 非诚勿扰:弃妃也妖娆 飞升之旅 雁鸣长空 蔓蔓倾城 甜食蜜语:投喂男神指南 重生之庶女独尊 诱哄!腹黑年下他蓄谋已久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一柄刀,一把剑,一段人生,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一群人的人生。

生死之间,爱恨情仇,或离或聚,是非恩怨之间有的时候真的是自有其规律存在着吧,我们的爱恨,我们的情仇,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命运,所有的一切有时候都会化为一种悲剧与喜剧的交错结构。

我们的人生之中总归是会有不少的时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命运的,但是可惜的是我们自己其实真的没有办法完完全全的去掌控自己的命运。

之前经讲了很多关于秦朝时期的各方面的制度了,那么现在我们又再来讨论一下汉朝时期的一些制度,从而可以看一看在历史上汉朝是如何去沿袭秦朝的制度的,同时项羽又能够从这些历史之中借鉴一些什么。

西汉的行政制度在本质上来说是与秦朝有着前后连接的关系的,刘邦在建国之后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重新铸造一个更加厉害的制度,因此他也只能够遵循秦始皇所建立的制度去进行运行。

汉朝的制度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这一点是与秦王朝完全一致的,当然它们之间也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说秦朝的丞相权力是肯定没有汉朝大的,秦始皇自己是一个对自己极其严格的君王,甚至很多时候他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就更加苛刻了,他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天下的所有事情他都想去管理,所以一天的时间对于他而言实在是太短暂了。

李斯作为秦始皇手下的丞相,他所做的很多决定其实都仅仅只是代表着秦始皇的意志而已,他自己在绝大多数的事情之上都是没有最终决定权的,但是汉朝开始就不一样了,汉朝的丞相以及很多的大臣都获得了更大的个人空间,刘邦以及随后的几个皇帝,像文帝、景帝这些其实也都是走向了一个逐渐放权的过程,即便是像汉武帝刘彻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其实说到底也绝对是做不到像秦始皇那般大权独揽的。

而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之上,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这其实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统治格局。郡县官制承袭秦代,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恢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统治机构,但是因为有诸侯王的存在,中央集权在行政的时候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汉初的七王之乱其实只是一个侧面,到了汉武帝时期诸侯王的势力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力。

因此这个时候才会出现推恩令这样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温柔,但是却实际上非常阴狠的行政方式,推恩令的逐步推行也不断的将诸侯王原本的权力一步一步的分解掉了,到了汉朝末年的时候,这些原本的诸侯王早已经分化成了无数的权力和财富极小的个体。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

西汉初期,丞相的权力增强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就是选用官吏之权,同时还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之所以丞相的权力在汉初的时候会突然之间变得如此的强大,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因为秦始皇的大权独揽所导致的一些严重后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皇帝的个人能力的要求太高了,历史上能够像秦始皇这般强大的皇帝寥寥无几,可能也就只有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能够勉勉强强的与他进行比较了,他们两人在性格和对权力的掌控欲望之上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太尉则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太尉这个官职所拥有的权力实际上也要比秦始皇时期强大许多,秦始皇对于手下之人造反这种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不管是焚书坑儒还是将天下武器收上来铸造成为铜人,这些行为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个人安全感缺失的病症,当然他的这种安全感缺失可能正是导致秦始皇变得如此强大的重要原因,很多事情如果一分为二的来看的话,在某些情况之下某些缺点确实也是有机会变成优点的,但一旦某种性格变得太过于强大,太过于极端的话,就比如说秦始皇这样的性格,那么就绝对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了。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九卿的机构分配还算比较合理,从后来的实际执行上来看,治理天下仅仅依靠这些官员和衙门是远远不够的,封建王朝的行政效率是相当低下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交通闭塞,不像现代人有飞机高铁以及手机、微信可以很便捷的进行通话和沟通,古代人的很多政策实施与抉择都非常的缓慢,根本就没有办法完全依靠中央来对一些重要的事情进行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一些非常勤奋的君王很多时候反而并不一定能够有非常好的治理效果的原因,反而是有些学说之中会告诉君王要尽量做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这种思想和行为都是非常难得的,其诞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的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的缺陷导致的,有的时候君王所管理的事情越多,反而越有可能出现大的问题,因为君王所获得的信息是经过了层层筛选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另外即便他获得了真实的信息,同时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他所下达的命令也极有可能会在传递下去的过程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混乱以及更改,这种情况实际上是非常之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秦王朝之前分封诸侯王的情况会那么的普遍,因为一个君王所能够控制的范围实际是有限的,即便是秦始皇这么厉害,他所掌控的天下不也是二世而亡吗,而后世的君王同样也没有信心掌控那么大的领土,很多的领土其实对于中央而言压根就没有什么用,特别是当时的一些蛮荒地区压根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利用,一个国家拥有太多的土地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累赘。

总体上来看汉承秦制,在中央集权的统一这一点之上,汉朝是基本上大部分都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当然其中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秦王朝的时候是没有封王的,秦始皇作为皇帝是真正的一人在上,万万人在下,在秦始皇看来他作为皇帝就需要彻彻底底的拥有最为强大的权力,而其他所有的人都只不过会是他作为皇帝的奴隶而已,其他所有人都是天生的必须要去为他卖命的,别人的生死都是必须要掌握在他的手中的。

所以秦始皇即便是在死亡之后,也是想要去统治天下的,所以他的陵墓是必须要成为全天下最为宏大的所在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够去比拟他的陵墓,他的权力要从活着的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他死了之后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必须要为他的生存去进行努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