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新欣为王心源播放了一首胎教音乐,期待借着安静柔和的音乐可以安抚他的内心。
王心源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节奏做深呼吸,慢慢让内心平静下来。然后他用沙哑的声音说:“我一直都在怪她,没有给我应得的母爱。这是我的遗憾。可惜,她永远都不会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甚至还有点恨她,每次发生什么事情就迫不及待地把我送走,生怕我给她丢脸。在她的心目中,我比不上金钱和荣誉,比不上她的面子……我真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
“换句话说,你觉得你妈妈其实是不爱你的?”夜新欣反问。
王心源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我没有这么想过,事实上我并不知道她爱不爱我,听她自己说,她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丝毫感受不到她的爱。我没办法把她的行为和爱联系在一起。”
夜新欣想了想,然后开始举例:“有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出门,下午的时候她突然肚子饿了。于是她买了两个包子,一个自己吃,一个给了她的孩子。她觉得自己都饿了,那么孩子肯定也饿了。但事实上,孩子这个时候并不饿,他只是渴了。所以,他想要的不是包子而是水。那你觉得这个妈妈爱他的孩子吗?”
“爱吧。”王心源不确定的说,这位妈妈的行为让他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不能说她不爱孩子。
“显然这个妈妈是爱她孩子的,不然她也不能想要孩子的需要,然后分给他一个包子。但是她并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她的方式也并不能解决孩子最迫切的需求,这个孩子会因为一直得不到水而忍受着干渴。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很主观,以至于给出的爱也带着主观。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是为别人好,为他们做的事情是爱他们的表现,却不知道这根本不是对方想要的。
我想,你的妈妈也是一样的情况,她不是不爱你,而是没有意识到她给的爱并不是你想要的那一种,是吗?”
“也许是这样的。不过,生活中就没有懂孩子的妈妈吗?”王心源有些不甘心。
“肯定是有的。但是我相信这个‘懂’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你觉得需要付出什么?”夜新欣试着引导王心源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
“我想一定需要花时间相处吧,不然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呢?”王心源回答。
“时间肯定是需要的。除此之外,你是觉得只要妈妈付出努力就可以了吗?有什么是孩子可以做的?”夜新欣开始提出尖锐的问题。
“孩子可以做什么呢?理解?”王心源表示自己很困惑。
“理解当然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是主动沟通。”
“沟通?”
“以我们上面的故事为例。你觉得孩子快速得到水的方式是什么呢?其实是直接告诉妈妈,他不饿,不过他渴了。然后他就能喝到水。而妈妈,经过这样的交流,她会意识到,原来孩子和她的感受不同,那么她下次就会记得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这样说,你能认同吗?”夜新欣确认道。
“可以,我能理解你说的。不过,我总觉得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完美。很多沟通也未必有效。”王心源开始呈现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