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的黑色总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恐惧,无边无际的罪恶挤压着你,让你随时崩溃。
对于南枳来讲,漫漫黑夜如同沧海桑田,最后也逃不过物是人非。
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都是一个“真”字,然而,在一篇文章中二者要相辅相成、形神俱备地融会贯通,真的非常不容易。对我来说,追求文章本质真实是我努力的方向,即文章所承载的社会现实性、时代精神、社会典型性等,都是我写字的责任,这也是我自从写媒体文章以来,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怎么写才能在直面现实的同时,具有时代感和社会典型性?只有当写作者独到的感受和体验、新颖的发现和见解,表现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能够与大众读者产生共鸣,才称得上与社会典型性靠近。也就是写作者的视角所创造的文字景观,确实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受。因此,我写字追求真情实感。
文章的真实有两种,一种是生活的真实,一种是艺术的真实。大多数写作的人都会明白,生活的真实未必真实,只有艺术的真实才能揭示出社会本质的真实。不同的真实观,导致不同的写作。用眼睛写作,书写的仅仅是现象的真实;用心灵写作,书写的是内在的真实,即事物本质的真实。只有揭示事物本质真实的文章,才能与大众读者产生共鸣。如此看来,写字的独到之处,是要在真实精神世界中绽放出事物本质的真实之花。灿烂的精神之花,既需要土壤,也需要阳光和雨露,这正是“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写照。生活的诗情画意无处不在,它或许比文学本身还精彩;另外,生活的许多乐趣来自文学的给予。
所以,对于热爱写字的人,仅有发现美的眼睛是不够的,还得有美好善良的情怀。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真诚感永远保留在我的心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得失轻重,祸福险夷,人生固有写不完的文章。
《诗经》、《楚辞》的琅琅珠玉,唐诗宋词的锦色奢华,都让我从文字“本质的真实”,想到了美学中常常念就的“质与文”的问题。写字、为文,内容和形式缺一不可,这正是美学家所说的“质与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大于质,或者质大于文,都不是一篇文章最好的契合。当文与质相互融合交相呼应之时,才可能达到文字最为吸引人的境地。文字不仅仅是简单说话,还需要艺术的升华。我所说的艺术升华,指的是文字所能带给读者的阅读境界和想象空间。文字的意义在于带给读者生命力的艺术感受,带给读者思想灵魂的启迪。文字的生成源于写作者灵魂深处的境地。往往在独处的静夜会翩翩停驻许多思绪。这便是“静”的艺术作用。当人内心的情感沉静下来,感发人心的共触之善便会悄然而至。庄子也表达过类似意思,“简而从之,约而往之,心身俱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大痛无辞。大生命境界。大诗性精神。古往今来,那些大诗人、大艺术家莫不如此。一个人的经历,它从某种意义上造就人的思维。经历是人生美好的馈赠。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鲁迅先生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谈几点切实可用的方法或注意点:
首先,要写好人物作文,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
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鲜活,对他(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才能有最直接的、深刻的印象。如下面例文《我是你爹》(见后文),写的是作者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全文写来既栩栩如生,又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如果你写一个陌生的人,虽然也能够写,但写出来的就可能毫无特色,会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这样写来不要说感动别人,有时就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生造。
其次,要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
共性的东西人人都有,写得再多作用也是不大的。只有有特色的、独具个性魅力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冲击,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人拍案称奇。
第三,不要什么都写,更不要事无巨细地写,要择其一二浓彩重墨地写。
这当然是要根据主题需要去择取了,决不能无的放矢。如《我是你爹》中,“爹”的话语很少,前后加起来总共才三四句而已,可一个独特的“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
第四,要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特征等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不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六十岁人的话,也不要让一个无文化的老太太专说些理论大话等,否则就是无视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而乱写人物,是不能写好人物的,更谈不上写出个性特点了。
第五,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写细节。
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日常行为,挖掘他们的典型事例,而且事例要新颖,因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热心肠的人,就要写他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或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等事例。写事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特定的环境等的描写。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人的每一个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都描写清楚、具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