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想去羊太傅庙谈何容易,城外蒙古大军层层围堵,绝不会放城中一人出去。
全真教掌教这时说话了,“我全真教弟子打听到南门外是由降将吕文焕把守,如果他见到郭大侠夫妇,断然不会阻拦。”
众人将信将疑,破虏又不能轻易离开,只有程英和无双二人可以出去一探究竟,可是他们皆已负伤,行动颇为困难。
程英道:“吕文焕到底还是投降了敌人,如果我们真的到了南门,遇到他们阻击,那可真是要全军覆没了。”
掌教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试试,万一吕文焕真的在,而且他肯放我们过去,那我们就会多了一些活下去的希望。”
听了掌教这番话,破虏算是彻底明白了他的为人,只要能保住一条命,他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出来的,出卖朋友也好,背叛国家也罢,通通不是问题。
破虏心中想杀掌教的想法早已经按捺不住了,若身边没有父亲等人牵绊,他肯定会挥起屠龙刀,把掌教等人大卸八块。现在还得靠着他们,暂时不能动手。
掌教自以为自己在郭府所做的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他带着十几个弟子,把郭靖黄蓉多年收藏的好东西,还有武功心法,早都搜罗到了一起,就在他们十几个人身上藏着。
若不是管家的儿子假死逃过一劫,拼了性命出来报信,破虏等人可能这一辈子都要被蒙在鼓里。天可怜见,机缘巧合之下,他们知道了真相。
要是没有襄阳之战,要是蒙古大军没有南下,破虏很有可能会成为像大姐郭芙那样的人,成为纨绔子弟,或者温文尔雅的翩翩公子,或者成为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去考取功名,“一朝成名天下知”。也可以像唐人那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这只是破虏多年随父母在襄阳城与蒙古大军对峙时,一次又一次的黄粱美梦。大宋王朝重文轻武,也可以说是重文抑武,全社会都以读圣贤书、做圣贤事为荣。
欧阳修、张载、周敦颐等人强调自我修养,号召读书人要把“成为圣人”或者做“圣人”的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而范仲淹等人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有家国情怀,要怀家国大义,而郭靖恰恰就非常认同范仲淹,也将范仲淹和诸葛亮作为自己一生的导师甚至是偶像。
郭靖一生所秉承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和其一生所作所为,正是完美地结合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他两个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又给其赋予时代内涵。
吕文焕真没让大家失望,当破虏等人靠近蒙古人的营寨之时,吕文焕的部下早已向他报告,当他带人出来围住破虏他们时,一个躺在门板上的人吸引了他的注意。
没错,那人就是郭靖,吕文焕看到自己昔日的战友兼好友如今已经是这番光景,以为门板上放的是郭靖的尸体,心中不免有些感伤,他背过身去,用衣袖擦拭了一下自己的眼角。
当他转过身来时,表情已经恢复了平静,他对自己的副将耳语了几句,过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只见吕文焕的副将前面骑着马带路,后面过来了六辆马车。
吕文焕示意破虏借一步说话,两人避过众人,破虏道:“叔父为保家人,不得已投降了蒙古人,我不会怪你,你也为保住襄阳城百姓做了许多事情,我等众人能够活命,全赖叔父手下留情。”
吕文焕脸色特别难看,他打断破虏的话头:“郭大侠他这是怎么了?不会……”破虏冷冷地对吕文焕说道:“不劳叔父费心,暂时死不了。”
吕文焕自觉无趣,也感觉自己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面对郭家父子了,就对破虏建议道:“贤侄先将郭大侠安置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派人来这里找我。”
郭破虏看到吕文焕是真心想帮助他们,他也就不打算再逞口舌之快,在襄阳城破,父亲不省人事,全真教掌教等人还是心腹大患的特殊情况下,他没必要多多树敌,置自己于不利地位。
吕文焕也很欣赏破虏的为人,自己一生也与很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特别是襄阳城里,但凡一个他这样出身的年轻人,要么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要么风流成性、华而不实,太多的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僚,都因为孩子不成器而烦恼,为家族前途而担忧。
破虏不骄不躁,也不会轻视任何人,做人做事很有分寸,深得郭靖等人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