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抬头看到的匾额上“业绍高光”四个字,正是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业”是指刘备的所创立的基业,就是蜀汉政权,绍有继承发扬光大的意思,“高”指汉高祖刘邦,“光”指光武帝刘秀,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刘备的功业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
殿门口还有一口圆鼎,圆象征天。在诸葛亮殿外看到一口长方形的鼎。象征地,古人讲究的天圆地方,在这里代表是君臣之意。
殿的正中,供奉的就是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这个塑像高一丈,是武侯祠当中最高的一尊塑像。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州人。传说刘备出生的时候,也是天有异象,一缕红光射入刘备家中。二十四岁的时候,刘备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的壮大了势力。
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次挫败,先后投靠了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后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拜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后来占据益州,在这一班文臣武将的辅佐之下,才得以在成都称帝。刘备的塑像头戴天平冕冠,身穿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
民间传说中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可实际上一个只会哭鼻子的人是很难得到人们尊重与关注的,他必有其过人之处。
陈寿曾在《三国志》中评价他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陈寿曾是蜀汉官员,可能会有溢美之词,可曹操等人是对手,就没必要再为他脸上贴金了,他们的评价可供借鉴。
若不是历史明文记载,谁也不敢相信曹操能说出这样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曹操最器重的谋士郭嘉郭奉孝,也有一番评论刘备的言论,当时的刘备还未成就霸业,正在颠沛流离、寄人篱下。郭嘉却有如下论断:“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若是刘备真的是没有本事只会哭的人,一向自比管仲、乐毅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怎么可能屈身去辅佐他呢?诸葛亮也曾对刘备有过溢美之词:“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刘备死后被追谥为汉昭烈帝,谥号昭烈者,圣闻周达曰昭,柔德有光曰昭,有功安民曰烈,宏济生民曰烈。
“力战有功”“数有战功”“备有武勇”,这就是刘备在上述正史中的形象。而刘备之所以能令关羽张飞心悦诚服,靠的也正是一身武功。
经过四百多年繁衍生息,“汉室宗亲”已经遍地都是,刘备家道中落织席贩履,其身份已经不能作为炫耀资本了,起码他的叔叔和堂兄弟都比他有钱。
刘备在文化学习上也不太用功(不甚乐读书),学习不咋地,家里也很穷,学费都拿不起,但刘备却能“善交结豪侠,少年争附之”,靠的是什么?当然是要靠武功说话。
能够白手起家打下一片江山,不是靠仁义道德能够做到的,更多的是亲冒矢石,甚至提着脑袋在战场上拼出来的。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前,虽有大志,却无正确的策略,说他是一介莽夫也不为过。
诸葛亮出山,定战略、找方向、聚人才,慢慢有了气象,走了成就,有了气象。武侯祠里君臣一起祭祀供奉,就是向世人证明刘备能够成就一番霸业,靠的不只是自己仁义道德,更是文臣武将们的全力辅佐,文臣出谋献策,武将血战沙场,君臣一心,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