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一直认为鸠摩智不是一个坏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没有杀过人。反观同时代的其他人,好多人都杀过人,而且手上都有不止一条人命:慕容博怂恿中原豪杰截杀萧远山,引发雁门关大战,间接害死几十条人命。后来他又杀玄悲大师、杀伏牛寨柯百岁。慕容复杀家臣包不同,杀段正淳及她的六个女人,他连自己舅妈王夫人都不放过。丁春秋杀人练邪功,可谓残忍无比。他甚至以自己的弟子来施展腐尸毒的功夫。萧远山虽然身世可怜,但是他杀了乔三槐夫妇、玄苦大师、谭公谭婆、赵钱孙、单家满门。李秋水杀了很多俊俏少年。四大恶人个个杀人无数,段延庆杀岳老三、叶二娘杀死许多婴儿、岳老三胡乱杀人、云中鹤先奸后杀……乔峰在聚贤庄杀了不少中原武林人士,段誉在磨坊之中为救王语嫣杀过西夏武士,虚竹救天山童姥时也在无意中杀过人。他们杀人虽然是被逼无奈,情有可原,但毕竟是手上沾了鲜血。唯独鸠摩智却没杀过一个人,在这个混乱的武林中,他无辜得如同一朵白莲花。
杨逍道:“乔峰在聚贤庄杀了不少中原武林人士,段誉在磨坊之中为救王语嫣杀过西夏武士,虚竹救天山童姥时也在无意中杀过人。他们杀人虽然是被逼无奈,情有可原,但毕竟是手上沾了鲜血。唯独鸠摩智虽然做起事情来不择手段,却没杀过一个人,在这个混乱的武林中,人人都知道弱肉强食,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伤人性命。他是吐蕃大雪山大轮寺大轮明王,本身就精通佛法,智慧无双。只因他痴迷于武学,才生起贪、嗔、痴之心,被名缰利锁牢牢锁住,这才四处干坏事。武功尽失以后,他自己也幡然悔悟,认识到之前的所作所为全错了:‘老衲虽在佛门,争强好胜之心却比常人犹盛,今日之果,实已种因于三十年前。唉,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却又自居为高僧,贡高自慢,无惭无愧,唉,命终之后身入无间地狱,万劫不得超生。’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没,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
此时,独孤信也大概想起了一些什么,他也开口道:“鸠摩智虽然曾经伤过人,却从未取过任何一个人的性命,究其原因无非有三: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鸠摩智只想在武功上与人较量,他鸠摩智虽然手段也是很多,还会时不时地从背后搞偷袭,可是他一心只是想要武功上的较量,最好是自己能打赢,倘若赢不了,他便会出其他下策。不过他在武学上的痴迷也是非常深的,所以在他眼里有武功的高低,有对决的输赢,但是没想过要以此去取人性命,因而就没有杀过一个人。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鸠摩智想要在江湖上有美名传扬,鸠摩智从吐蕃长途跋涉来到中原武林,是想要在江湖上能有一番名气,而且也可以说是美名,让人称赞自己的武功有多么高强,这是鸠摩智乐于见到和听到的。因此鸠摩智又怎么会做杀人的事情,来毁了自己的名声,那种杀人的恶名,是鸠摩智根本不作考虑的,不仅有辱他是吐蕃僧人的身份,而且对鸠摩智追求的威震江湖也是格格不入。第三个原因是因为鸠摩智无论如何也是一个高僧,排开一切去讲,鸠摩智也是一个懂佛法的僧人,他甚至是一个高僧,只不过由于痴迷武学,陷入了对名利的欲念当中,所以他才会表现出坏的一面。实际上鸠摩智是被尘埃蒙蔽了的明珠,因此在武功尽失后,他才能够立马地大彻大悟。所以,作为一个高僧的鸠摩智又怎么会杀人。他并没有做过一些什么很坏的事情,甚至说每次遇到人,都是非常的礼貌。他最大的亮点也就正是他的缺点,那就是极度地痴迷于武学。他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个坏的形象,不是恶的形象。所以他最后的结果也算不差,内伤被解,悟透佛法,终成一代大师!可以说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他本就是一个局外人,奈何无意踏入这恩怨情仇的滚滚红尘,能洒脱而来,又洒脱而去。”
石猛也有自己的意见:“鸠摩智的武学修为,在当时可以排行第二,第一便是战无不胜的乔峰了!可惜鸠摩智的武功博而不精。唯一的本门武学,便是火焰刀,凭借此刀法,鸠摩智曾独闯大理天龙寺,以一敌六,成功击败六僧,而天龙六僧的武学,正是大理段氏六脉神剑,只不过临时组队,威力太弱。与其说六僧太弱,莫不如说鸠摩智武功太强。古往今来,能练成《易筋经》的屈指可数!能倒着练六脉神剑的也只有他一个。实际上,他的武学天赋未必比武学奇才乔峰差多少。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他也不会开坛说法,成为吐蕃和西域最厉害的高僧,且盛传‘鸠摩智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他身兼火焰刀、易筋经、小无相功、六脉神剑、拈花指、多罗叶指等十几种武功。其中,火焰刀、《易筋经》、小无相功都是最上乘的武功。更厉害的是,他身具小无相功、多项七十二绝技以及《易筋经》等神功,但他却能凭借自己的天分,把所学的武功融会贯通,由此可见鸠摩智绝对是个厉害角色。以他这样的武学修为,想杀个把人简直易如反掌,只是他没有杀人的动机与必要罢了,因为他武艺高强,在江湖上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对他构成威胁,所以这只能表明他不太喜欢胡乱杀人,但有必要的话还是会杀的,如在西夏杀慕容复,只不过是没有杀成而已。其实鸠摩智的经历恰恰说明一个人的野心,往往支配着他一切的行为,即使这个人对天下道理领悟极其透彻,也会因为野心而扭曲自我。当然,人都是欲望的,只是每个人都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