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既代廉颇为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括一人无能,致使四十万赵国将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世人都以此为笑柄。杨逍虽然自幼喜欢兵法,也喜欢玩排兵布阵的游戏,但是游戏终究只是游戏,纸上得来的东西终究是别人写的,别人说的,有多少真实的,有多少能成为自己的,谁也说不准。
学习兵法时,杨逍也仅仅是读一些兵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去参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兵法的感悟能有多少?这不用想也能猜得出来。
更何况,杨逍自打出生起,连跟同龄人打架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见识什么打仗的场面了,他对于战场的认识无非就是河边的那一堆堆小石头。
因为小小的杨逍根本不懂,战争根本不是游戏,根本不是《孙子兵法·谋攻篇》写到的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是面对面互相砍杀,是一群人在肉体上消灭另外一群人,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造成的破坏远远大于通过发动战争所获得的利益。
士兵们的每一次冲锋,其实都是在身体不由自主的情况下,跟随着人流向前进,至于下场如何,就只有上天才知道了。很多士兵在战斗结束之后,都会处于精神崩溃的状态,神情呆滞,面无表情,就像僵尸一般。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走不出那样的阴影。
以前天真烂漫的独孤信和杨逍,在与蒙古人短兵相接之后,才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在看到自己身边的兄弟们、朋友们一瞬间倒下的时候,才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战争永远都不是美好的,都不是《孙子兵法》中说的那样充满智慧的,神圣的,而是肮脏的、血腥的,人性的丑陋在战场上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独孤信感觉自己枉读了多年的圣贤书,孔子曾经说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圣人不主张用武力征服,自有他的道理,因为他知道武力是是所有计策中的最下策,战争不能轻易发动,一旦发动,就一定要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要不然千万不要启动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