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戴言进入了睢阳以后,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宋国之主。而睢阳的贵族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就开始向这位新的宋国之主效忠,并且上表建议戴言登基接任国君之位。
贵族们的想法很简单,如今的陶丘已经证明了它的实力,将睢阳的势力击败,并且成功入驻睢阳,那么作为陶丘之主的戴言自然就有成为宋国之主的资本。而他们之前将宋君子喜驱逐出去,不就是为这位陶丘君腾出位置的吗?
对于这些人的做法,戴言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戴言拒绝睢阳贵族,并不是他想向王莽那样虚伪,来搞一个三辞三让,然后在“迫不得已”之下,再“勉为其难”的登基。
他想要的,比睢阳的贵族深远得多,那就是让他接手的宋国有一个合理的身份,成为一个合法的政权,也就是建立一个新的道统!
世间任何一个政权,只要想长久延续下去,这个政权就必须要有合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需要一个合法的道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失去了合法性道统的国家,就是一个失去了合法性的国家,必定会受到他人的唾弃,进而消亡!
如今天下的道统,还是周的那一套。以周礼来看,戴言的做法,就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这不是一个合法的方式获取的政权!
戴言必然是要执掌宋国的,不管他当政期间,还是日后,他的子孙接掌宋国,他作为臣子通过谋反,进而夺取宋国君位的行为,始终是错误的,这在历史上也是无法抹掉的。
这样一个错误的问题,就犹如一个炸雷,如果不能在初期将其排解掉,那么一旦在日后炸响,对宋国的影响将会更大。而且一个仅仅通过权术夺取的政权,即使成为了宋国之主,他恐怕也会死死的防御那些大臣们。
这样的政权,就犹如后世的宋朝一样,因为合法性不足,而始终对掌握武力的武将百般提防。明明有着当时全世界最强的经济,有着最好的武器,有着最多的人口和兵力,结果却有着历朝历代最多的败仗!
在戴言推辞了睢阳贵族们建议他登基为国君的建议以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军队,前往宋国各地,告诉各地贵族和邑守睢阳的变故,并且接掌宋国各地的城防。
任何敢于抗拒陶丘军队的城邑,都必然会受到陶丘军队的攻击!在大势如此明朗之下,再没有哪一个贵族敢于反抗陶丘军的力量了,都乖乖的开放城门,让陶丘军队进入了!
在这些城邑中,最让戴言重视的,是三个城邑。分别是位于睢阳附近的蒙邑,宋国三都之一的彭城,以及曾经将陶丘使者送到睢阳的砀邑。
蒙邑,这个曾经是庄子故乡的城邑,其实已经是乐氏仅有的封地了。在戴言的料想中,乐清这位乐氏少主,背负着族仇家恨,应当是和陶丘誓不两立的。然而蒙邑却是以最快的速度投降了,而乐清本人,也在这一段时间带着部分家产及随从逃离了宋国,前往齐国投奔田婴了。
彭城,这个之前在野战中被戴言击败过的城邑,也是很快就向陶丘军投降。甚至彭城令子章,都亲自将国君子喜任命的文书交给了陶丘军,并且愿意辞去彭城令之位。对于这么一位在皇氏中地位极高的族叔,戴言自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依然让子章担任彭城令,只是全面接掌了彭城的政务。
砀邑这样的小邑,在戴言入主睢阳以后,其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然而砀邑邑守却是一个得罪过陶丘的人,当初抱睢阳的大腿,抱得太紧,故而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举动,如今想回头就难了。他还想反抗陶丘军队接受城邑,然而砀邑的贵族和官员们就不干了,他们集体起来将邑守杀死,并将砀邑交到了陶丘军手中。
这也是陶丘军队入主睢阳以后,唯一发生流血的城邑了。至于宋国剩余的城邑,在见到戴言已经入主睢阳,并且掌握了三都,也一个个的放开城门让陶丘军队进入,并且接受陶丘的管理。
如此,陶丘军队统一宋国的任务,就算是彻底的完成了!
统一宋国以后,戴言也并没有接任国君之位,而是派出使者,前往魏国邀请子喜回来接任国君之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喜自然是不敢回国的,宋国就这样保持着一种没有国君的状态。
在此时的天下,国家无君,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不着急的反而不是戴言,而是睢阳的贵族了!
他们搞不清楚,为何曹公在局势如此明朗的时候,在宋国最为需要国君的情况下,他还不接任国君?难道是我们的诚意不够?
睢阳的贵族私下讨论了很久,也没有搞懂戴言的想法,于是他们在第一次劝进以后,又发起了一次劝进,劝说戴言接任国君之位。不出意料的是,戴言依然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这一下,非但睢阳贵族,就连陶丘军的将领,都有些不明白了。有这些想法的将领,立即串联到了一起,并且找到了军队中地位最高的唐鞅、萧相等人,想要联名一起,劝说主君登基!
唐鞅和萧相一听到这些人的想法,当场就吓坏了。这些将领们联名一起,无论他们的想法是怎么样,光是他们的这种做法,已经算是事实上的逼宫了!在知道戴言后续计划的情况下,两人立即压住了这些人,将其斥退,并让他们切勿轻举妄动!
而戴言在知道了两人所汇报的情况以后,也是对他们极为赞赏。
在第二次劝进无果后不久,睢阳的贵族们还是不甘心,又一次劝说戴言接任国君之位。看到这些贵族们诚恳的表情,戴言也知道,不能让这些人太寒心,于是调整了一下节奏,接任宋国执政之位。在如今宋国无君的情况下,暂时代理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