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符合条件的那些海外华人华侨子弟基本都是出身富贵,有几个人愿意回国后只当普通的技术工人?
因此这条路根本就行不通,以致于李晖一度都放弃了迅速推进工业化的打算,而只准备搞一些样板性的大型企业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地基计划”。
不过,在日本使团来华求和之后,李晖却意外发现,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并不是没有可能,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日本。
虽然因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和扩军备战的需要,日本政府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在国内实行哪怕只是小学阶段的免费义务教育,不过即使如此,1873年时就接近三成、如今更是已经高达五六成的小学入学率也足以培育出相当数量的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劳动者,至少远比现在的中国多得多。
虽然还没有直接的资料支持,但从日本1873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每一年的小学新生入学率来看,日本现在达到高小文化程度的就算没有一千万,也至少有好几百万,而所谓“国中”和更受重视的技校的毕业生加起来应该也不下百万之众。
李晖估计,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完全收为己用,应该足够支持中国的工业。至少是重工业的规模迅速超越英国,五年之内就能跃居世界前三,从而可以初步做到工业品的自给自足,摆脱对系统的依赖。
别看系统造价异常便宜,但如果全中国需要的工业品都靠系统提供,别说李晖自己根本部署不过来,就算忙得过来,也不可能一直有那么多贵金属供其消耗,黄金白银毕竟存量有限,用一点少一点,拿来生产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耗品,实在是太浪费了!
不光是工业建设,公共服务部门也需要大量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如果都用生化兵来填缺的话,不仅仅大材小用,财力上也绝对吃不消,尤其是那些只有最昂贵的特工才能胜任的岗位,将全世界现存的真金白银都搜集过来也不够啊!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国内对于中国还多少存有一点敬畏,有文化的日本人就算不会说汉语,也至少会写汉字,只要不是那些直接为中国人提供服务的岗位,不需要培训太久便能胜任,可以大大减少贵金属的消耗。
而能够省下这么多贵金属,李晖就有余力招募更多的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宪兵来更快地扩大陆军和警察队伍,以迅速实现对国内的完全掌控,其好处之多不言而喻。
另外,利用日本人来帮助中国完成初步工业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缓解日后肯定会出现的城市青年就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