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后面的事实证明,这并非是在作戏。
小将离与关津之间,气场不对付的情况是实打实存在的,并不掺假,也并不存在任何演戏的成分在内。
如此这般,秦正与皇帝也就安心了。
自己麾下的幕僚不跟小将离同流合污,那么边境的事情,他们自然也可以撒手不管。
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处理京都这边的事情,管好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以及监督好地方,免得再让之前的事情发生。
皇帝登基之前,小将离的那些话可不是说笑的。
若他们这边没能处理好,小将离是会直接以武力镇压,当然,这武力解决并不会伤害彼此双方的利益。
因为秦正这边处理不好,便意味着秦国之内出现了变数,而小将离以武力解决,便是将这变数斩杀!
于秦国,于秦正等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解决的手法相较于他们而言,更加狠辣些罢了。
这大概也是文武之间的差别。
若出了什么事,关津他们这些文臣是想着,用更加温和些的手段解决,尽可能讲究有理有据,占据主导那一方。
但在小将离这里,显然就不是那么回事。
能动手的时候,她绝不讲道理。
文武双方的差距,大概也就在这里。
不过……
虽然武将这边的武力值较高,可以轻易使用武力镇压一切变数,但有时候论起阴险狡诈,其实武将是比不过文官这边的。
文官狠起来,哪怕武将这边的能力再如何厉害也招架不住,对方那有理有据的帽子一扣,武将这边也是有口难辩,容易落了人下乘。
总而言之。
文臣这边有心想要搞事,武将这边基本上防不胜防,若是没个警惕心,基本上文臣一出手,武将这边就遭了殃。
这样的例子在以往的历史上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失败的案例更是多不胜数。
就好似……
这是文武朝臣之间,永恒不变的定论一般。
永远无法改变。
明明失败的例子已经足够多,明明吸取的经验教训也已经足够丰厚,但每每争锋相对时,武将还是会被文臣斗垮。
虽说这其中未尝没有掌权者默许(推波助澜)的成分在内,但每一次文臣武将的争斗,都是以武将斗败为结局,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都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枉然,可这道理怎么放在朝堂上,却不怎么通用了呢?!
就算文臣这边再怎么厉害,脑子再怎么转的灵光,可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将武将算计落马的能力,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
而且武将之中能人异士辈出,其中有能力者更是多不胜数,可这些人为何还是败在了文臣手中?
小将离想不通这一点,她也不想去细想。
不过这后来的史书,会不会这么杜撰小将离的事迹,她就不知了。
成王败寇。
只要小将离不成为那个失败者,那么史书上便不会出现这样的败笔之书,而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小将离也不想去掺合。
总感觉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就像是一个死循环,像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结。
明明武将这边实力占优,且谋略方面也是高出文臣一大截,可这样还是输了,怎么想都觉得不甘心。
哪怕这事情并未发生在小将离身上,可是一想到历任武将的结局,她心里就不太舒服。
武将手握兵权,背后必然有能人异士相助。
其麾下能胜任军师一职的幕僚,更是多如牛毛,既能手握兵权,便意味着他们已经拥有了招兵买马的能力。
拥有了可以单独招募能人异士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