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华对峨眉山奇怪的气候现象十分的好奇,不停地向老山民问道说“从这里进去,有什么大一点的集镇吗?人口多吗?”
“这个地方那里有大的集镇,山腰中间,虽然一直以来过往的人很多,但能够在这里长住的人口极少,最多也就是在这里稍作休息,就往山上去了,很多的人都是从这里路过,直接上山上去了。”老山民说。
“听说这个山里面有座很大的寺庙,寺庙里有很多的得道高人,很多的善男信女每年都会上山拜佛许愿,是这样的吗?”吴强华问。
“这里就是峨眉山脚下,山顶上有个峨眉禅寺,寺院里住了很多的女僧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尼姑,听山上的人说,两百年前曾经有一个老尼姑活到一百三十多岁,坐化在山上的寺庙里,是一处养老的地方,许多老人都喜欢到山上去养老,不过都是一些有钱的人家,老百姓那有这样的福份,最多也就是上山拜佛,求个心里平安。”老伯说着。
“老伯,那你是这山里的老人吧,是刚进来住的,还是以前就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对这里的情况很清楚吧。”吴强华有些迷惑不解。
“我三十年前从重庆那边搬到这里来住的,那年我得风湿病,听说峨眉山有一个老道士是专门治这种病的,我就从重庆赶到峨眉山来看病了,刚刚开始的时候住在山上的寺院里,风湿痛的毛病虽有了好转,也能走路了,就回到了重庆,但一遇到气候变化的时候风湿痛的毛病就会复发,那有什么办法,只有再到峨眉山上去看病,几年下来都这样,好了之后一遇到气候变化的时候就复发,始终未能断根,我就在这个峨眉山脚下造了这间房屋,常住了下来。”那老人摇摇头说。
吴强华好问“按理来说这山里交通也不方便,高山气寒也不便于治理你的风湿痛的毛病,你怎么就选择在这个山里住的呢?不能够啊。”
“理是这个理,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有一次我到山上看病,因为山上看病的人太多了,山上的寺院就在山下这个村里专门设置了一处看病场所,就是前面村头的那个李药师祠堂里。我这种风湿痛的毛病比较特殊,是祖上遗传的,加上我家里世代都是在嘉陵江上生活,体内湿气太重,长期生活中也不注意保养,这种风湿毛病要想根除很难。我到峨眉山上看病,那女道人说我的这种毛病最适宜在高山上的开阳之处养生,远离江湖水面上的生活,于是我就在这个村里长期住了下来,还别说,虽然你看我现在腰背都还是弯着,但风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就是不能长途跋涉,已经不痛了。”山里老人寂寞难耐,遇到有人前来说话,非常高兴,认真地谈起了自己的风湿痛的毛病。边说边从房屋里拿出一张板凳,拿出一个茶杯给吴强华切了一杯山茶。
吴强华说“我就住在那个李药师祠堂里,没有看到有什么药房和郎中先生啊。是不是已经撤销了,不再给人家看病了,啊。”
“你看看这村里,这山道上还有人来吗,没有人来怎么给人看病啊,这不,就在前天,女道士也到山上去了,药房也撤消了,现在要看病只有到山上去看了。”山中老人摇摇头,叹息地对吴强华说。
“怎么会这样的,峨眉山上山青水秀,还有千年古寺,得道高人在山上寺庙里,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啊,那峨眉山不会这样吧?”吴强华知道峨眉山的秀丽,在这秀丽的山上不可能会有这种事情。
“整个峨眉山就是万年寺、华藏寺、仙峰寺、报国寺、伏虎寺那几座寺院静如止水,平安无事,其他地方包括一些寺院的偏殿都这样,一忽儿狂风骤然,一忽儿又热不可耐,一忽儿又极寒难熬,听说峨眉山上那些寺院里都有镇殿之宝,百妖难侵,宝殿里烛火通明,四周却是狂风骤起,妖气环饶,外面的大树连根拔起,寺院里却纹丝不动。”老人摇摇手,虽然他在峨眉山脚下生活已经三十多年了,对这种气候环境很不理解,与其说是对吴强华说,还不如说是在自言自语。
吴强华长期以来喜欢在水上生活,对高山没有太多的兴趣,走过路过也基本上都是错过,很少到名山五岳一游,如果不是岷江水域变化无常,他也不会到峨眉山下来,更别说峨眉山上了,只听说过,从来都没有到过。他顺着岷江一路逆水而上,到了峨眉山脚下,又听那老山民说了峨眉山上的一些情况,不由地对这峨眉山感起了兴趣,想登到山上一望,在登山之前对峨眉山上的情况向老山民打听了起来。
“老伯,峨眉山上的寺庙里都是女道士,或尼姑吗。”吴强华想峨眉山上肯定都是尼姑。
“那不是,峨眉山上有很多的寺庙大殿,佛教,道教共处一地,分居在不同的殿中,也有些大殿里佛,道共处的,女道士都是在伏虎寺里,寺里还供着李药师的塑像,其他的大殿里都是男僧。我经常去的地方是伏虎寺,那是个药师殿,全山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是峨眉山上最大的比丘尼道场。寺内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从暮春到初秋,在伏虎寺的花枝间、草丛中、曲径上,或是殿堂内,往往会看到枯叶蝶随风飘舞。寺内还有华严塔亭,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体镌刻《华严经》文。”那老山民耐心地说道。
“那就是说这村里的李药师禅祠就是峨眉山上伏虎寺在山下给人看病的场所,这李药师禅祠看来也已经年经历久了,这有什么具体的说法,李药师又为何人,有什么传说?”吴强华初次了出道,以前没有听说过有一个李药师,于是就对那老山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