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汴京绣王在他五十八岁的时候,想过了花甲之年不再经商了,出售了库存,收回了大量的成本在开封郊外建起了一大座建筑群,子女妻妾分住在建筑群里,建筑群里用的木料都是稀缺的材料,雕梁画栋都镶嵌了许多的玉器,房屋前后都有花园,房屋中间的天井里的四个水道口都养着老龟,预示着长生不老,延年益寿。
这个绣商太富裕了,富裕的让妻妾寝食不安。
他有一妻二妾,大小老婆都有各自的儿子,在他过六十岁寿辰的时候,当众宣布自己的生意将全部交给长子来掌管,自己不在顾问生意上的事情。原本这种安排也都是民间传统惯用的传承方式,二妾也没有说什么,三个儿子也没有发生任何的争执,就在他宣布让长子来接替自己的家业的时候,这老头子太得意了,说了一句本就不应该说,而且已经既成事实的话语。
汴绣富商在长子接他的掌印之后,对大家说“开封汴绣掌门的长子接受了我的传承,二子,三子以后不得再涉及开封的汴绣,家中的财物均由长子来支配。”
这一语激起了一妻二妾,三个儿子对家财的争夺。
他的另外两个小儿子本来就想自立门户了,然而他一直都不让他们涉及汴绣业务。
事出有因,自他成名,成为开封富商了之后,他的妻子经常在他的耳边说他二妾的坏话,说两个小儿在帮开封其他的绣商做事,挖他的墙角。
这二妾的娘家曾经都是他扶植起来的下家,他很多的生意都是通过这二妾的娘家出手的,商人之间本来就是相互利用的,他妻子的耳边风,使他与二个亲家之间产生的隔阂,很多的生意都是饶开亲家走了。如果他不说这句话,之后的一切都会在他的长子慢慢地淡化掉,然而他的话把这种已经积重难返的矛盾白日化了。
其实他的三个儿子之间相处的都还可以,没有像他妻子说的那样,原来可以淡化处理的矛盾被他一句话激化了,而且越演越烈。
这位汴绣富商太不了解他的大儿子了,他的大儿子根本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狭隘,记载中写到这位汴绣富商姓陶,即老陶,他的大儿子叫小陶,这小陶知道自己的母亲与两位小妈之间有矛盾,这种矛盾都半来自于自己的母亲。他劝过自己的母亲,两位小妈没有她想像的那么坏,私心大家都会有,但不至于坏到那里去,自己是个长子,两个弟弟对自己都很尊重,作为长子要拿出做长子的姿态,未来的掌门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