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师傅听他说是到城里来找事情做的,就问他“你愿不愿意到我这里来做,每天管饭,管睡,做得好可以拿一些零化钱,如果三年之后你还在我这里做,那我可以给你开工钱。”杨开秦马上就答应了。
这位师傅是做木匠的,粗活不精细,也都是做一些马路生意,有人上门来了,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到柜子,梁床,农田里用的稻方,小到家里用的小板凳。这家打家具店铺也就是他一个人,有时候十几天,一个月一点生意都没有,有时候一来好几单,来都来不及做,所以他想找一个帮工,反正多一个人吃饭也就多一双筷子。这店铺也都是个草棚,住不下去,外面加一根柱子,草棚向外移动一点就行了。
刚开始杨开秦给师傅打杂,每天起床给师傅打水,烧饭,门店一开就把草棚里家具样式放到门的两旁,有料来了就卸货,碰到人家来拿家具的把人家送到家里去,天天就做这些活。做了半年时间,杨开秦跟师傅说自己想学手艺,拜他为师,师傅看他这半年的时间还可以,乖巧玲珑,听话到事都很顺心,就答应收他为徒,约定三年之内只管饭,不给零化钱,不得请假离开店里,三年之后再帮师傅做三年。没问题啊,本来就是到城里来饱眼福的,没有想到城里来赚钱,也答应了。
这是杨开秦的第一个师傅,也可以说是启蒙的师傅,师徒两人配合的很好,还真是师傅如父母一样,第二年师傅就开始教他手艺了。师傅教他手艺,他帮师傅做活,到了第二年的年末,普通的家具都是他在做了,师傅只是在旁边指指点点,教他一些木匠的巧门。一旦遇到没有生意的时候,杨开秦还会到城里各个地方去招揽一些木工活,或者到郊外挑选一些木材,两年做下来对木材也懂得了一些基本常识,何况店铺里做的也就是普通人家用的普通的家具,对木材没有太多的讲究,到了第三年师傅成了一个甩手掌柜了,店里的事情都交给了扬开秦来管理了,从采购材料到做家具,有空的时候还要到各个地方招揽生意,虽然做的很辛苦,但他愿意,毕竟在生活城里,还学到了本领。
到了第四年,他还是这样做,没有向师傅提出任何的要求,只是对师傅说自己想到扬州去看看。
他师傅没有反对,反而愿意和他一起到扬州去走一趟。
杨开秦在长春一个人家里看到了一件出自扬州人雕刻的书架,想让他照此样做一个花架,花架容易做,但架框上也要配一些雕刻的图案,开价很高,做一个花架可以抵半年的艰辛,他不会做,就谢绝了。之后他就对雕刻产生的兴趣,他师傅只会做木匠,对雕刻一点也不懂,所以他向师傅提出要到扬州看木雕,他师傅不仅没有反对,反而也来了兴趣,木雕匠是木匠的追求,一个家具只要有那么一点的雕刻图案那价格就成倍地翻了,但雕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需要的是一种艺术,不懂艺术的人雕出来的东西没有偶意,没有欣赏价值,反而遭塌了材料。
扬开秦和师傅到了扬州,到了一些木雕民间作坊看了起来,木雕手艺人都是在房间里做活的,雕刻手艺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但很多的摆件都是放在门厅里,尽管看,不许碰。
那是个精美,龙飞凤舞,高山流水,二龙戏珠,清明上河图都在家具,床梁,柜面上雕刻的栩栩如生,在这些雕像上还有高低有序的缕空雕,把那些雕像表现的玲珑剔透,看摆件的木材也就是普通的红木,那价格如果拿到长春去可是天价,一个摆件抵的上一栋房子。
杨开秦和师傅是来看风景的,没有还价,也不知道这些摆件的真实价格,但这样的工艺让他们大开眼界了。
从扬州回到了长春,依然如故,日复一日地摆弄那些老款式的家具,到了第五年的年末,杨开秦向师傅开口了,自己想要到扬州去学雕刻手艺,让师傅自己一个人先开着,等他学艺回来给他养老送终。
杨开秦的师傅是辽东人,家境贫寒,他的父母早已亡故,继承了父亲的木工手艺,孤身一人在长春郊外开了一个木匠铺,到了四十来岁还没有成家,自己做家具,家具的油漆也是他自己刷的,不过长期以来他比较注意保养身体,晨练晚习简单的健身功。
一些熟悉的人也给他介绍过对象,但因为看他的家境太贫寒了,见过一面也就没有后来了,拖儿带女的他又不想娶,这一拖就到了四十岁了。
师傅听杨开秦说要到扬州去学木雕手艺,也没有计较原先约定还有一年时间就同意了,至于扬开秦说要给他养老送终,那还早着呢,以后就看缘分了,不期待,但愿人长久。
在杨开秦离开长春到扬州去投师学艺的时候,他给杨开秦十两碎银,穷家富路,到扬州投师学艺可能还会交一些笑纳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