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们,天然的需要更高的威信,来维系老百姓对他的信仰,否则,任何人都可能生出不臣之心,来掀翻以他为核心的统治秩序。
所以千万不能低估皇帝在这方面的刚需。
这样以来。一支经历过战阵的禁军,倒的确有必要出现在皇帝陛下认为他应该出现的位置上。
而康采恩在宋朝的发展,现在还离不开权贵们的支持。以汝南郡王赵允让为首的某些宗室,更是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的所有产业。这让他万万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皇权,否则随便的一个借口都足够让他在宋朝寸步难行,政治聚拢起来的势力也有可能因此而土崩瓦解。
虽然实际的情况并没有康采恩想象的那么严重,但皇帝也的确在考虑,要不要抽定康采恩手上的那支禁军。只是康采恩长时间不曾返回宋朝,所以赵六员外还没有机会试探他的口风。
但是如果他的意愿遭到无力的话,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给康采恩看。只是他对这位十岁小郎君的器重程度,就连小郎君本人也没有想到,否则,也不会出现对局势判断的些微误差。
但是这一误差只存在于定量级别上,对于更加宏观的利害关系,康采恩的认识还是非常准确的。
所以他仍然需要想明白,如何面对皇帝可能提出的要求。如果应付不好,那么他在宋朝的一系列部署,尤其是在福建路开展的海贸,恐怕都要化归尘土。
所以他将这个问题丢给了面前的这些谋士们。
吐万绪和王伯当等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宋朝这个国家。他们原本还想打探一下这个国家的虚实,至少要了解一下他的典章制度,这样才方便为康采恩出谋划策,但刚刚问出了几个问题,就看到坐在对面的郭逵等人,已经向他们投来了不善的目光。
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这样,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管住了自己的嘴巴。
只是康采恩略微不满的看向了郭逵等人,心道宋朝势力果然在集团当中占据着太过重要的位置,或许他的确应该利用接下来的这次机会,好好的打压一下他们。
于是他也不再等候其他人的建议,便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皇帝希望打胜仗,朝廷当中的重臣也希望如此,至于边疆上的统帅,更希望有其他人被拉到战场上来,也便于他们在旅游不带的时候推卸责任,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有可能被送上西夏战场的原因。但我们真的要去吗?”
郭逵听到这番话,心中吓得一个激灵。这难道是康采恩的不臣之心吗?